一位66岁的老人
下着雨,这个66岁的老人,头发、肩膀都是湿的。地震发生后不到7个小时,他就站在了灾情最严重的角落。
强震来袭,大地重创,痛彻心扉。面对毫无生机的遍地尸骸,面对哀哀哭泣的受灾百姓,面对顿失双亲的无依孤儿,面对全国满腔悲怆的民众,他老泪纵横,用感同身受的泪水冲刷着人们郁积的恐惧和悲伤。
从成都机场直奔都江堰市,余震不断,他披星戴月,冒雨前行,赶到聚源中学废墟现场。他弓着身子,从断瓦残垣里扒出孩子的书包和鞋子,双眼湿润。近两个小时,他滴水未进,婉拒工作人员递来的饼干,忘记头顶需要雨伞的擎盖,他眉头紧锁,唇角微颤,兀自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灾情最严重、灾民最困顿的地方走去。
在飞机上、在指挥棚里、在抢救现场,他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这个瘦削的身影,动作迅疾,给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的勇气;这个慈祥的老人,话语深沉有力,给全国人民鼓舞奋进的力量。
一个细节让人难忘,当他鼓励、安慰灾民时,他身边的一位当地干部那么自然地靠近过来握住了他的手,静静地从那只温暖的手中获得力量和勇气。这一刻,他和总理是如此贴近,就像挨着自家的长辈。
来到都江堰新建小学,当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他看到一个孩子张着嘴巴哭。他摸着孩子的脸蛋说:“不哭了,是不是肚子饿了?马上就会给你送吃的了!”说着说着,老人哽咽了。孩子止住了哭声,睁着泪汪汪的眼睛看着面前这个鬓角花白的和蔼的老人……
4500份遗书
不敢相信,真的要强行空降了。年轻的伞兵们坚定地登上飞机,让人很感动,也很担心。这次出动的空十五军4500名直属空降兵是最精锐的部队,他们身上背负了民族英雄的使命,保家卫国,抛开一切,拼了命地上了第一现场。据透露,他们是全部写好遗书去的。
现实情况是:1、灾区在下雨,空中气流不稳定,别说要空降,坐过飞机遇到过乱流的人都知道有多危险!2、汶川是山区,地震导致灾区地磁不稳定,从而使得飞机上的电子仪器导航设备可能都无法正常工作。在山区,雨天,能见度低,一不小心,撞到山上……3、空降下来后,战士要面对的不是平原,是山,暴雨中的山,随时可能发生塌方和泥石流。
这是赌上生命去拯救生命的一跳。愿风能止住,雨能停歇,让他们所携带的希望之光,能平安地投射到最需要的灾民中去。
我还能再救一个
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几乎等于送死。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
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他们转头又要往里钻。坍塌就要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着往下陷,那几个战士立马被其他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被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一个孩子的19岁小战士双膝跪地,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所有的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孩子还是被挖出来了,但只有一个还活着……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呼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
她不敢回家,不愿看到孩子的东西
“妈妈,我想你!”
“瑞瑞乖,等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哈……”
这是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的两岁女儿的最后一次通话,时间是5月12日10时许。此前,蒋敏已经一个月没与女儿见面了。然而14时28分,她与女儿从此阴阳两隔。
地震后,蒋敏从办公大楼里跑出来,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家人报个平安。通讯中断,电话无法接通。地震后的严峻现实已经不容许任何人再想别的了。没有犹豫,没有等待,蒋敏和战友们紧急集结,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持秩序……
当晚7点10分,巡逻回来待命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串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始终是令人揪心的忙音。这一夜,和战友们一样,蒋敏没有睡,一直在执勤。
13日凌晨6点,蒋敏的手机响了,是北川的舅舅打来的。接通电话,她顿时泪如雨下。她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蒋敏没有回去,“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当时丈夫回去了,我希望他能给我带点什么回来,可是什么都没有,只剩下一片废墟;我想对母亲说一句,妈妈!对不起!此时此刻我都还没有回来。”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5月13日早晨,天空下着雨,悲情笼罩整座城市。民警们再次集结,上街巡逻。大家开始依次报数,谁也没有听出喊出响亮“43”的蒋敏有何异样。
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一天天憔悴,领导和同事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
5月16日凌晨,几个刚刚被救出来的灾民来到了安置点,其中有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蒋敏安置好大人后,紧紧地抱起这个小孩,久久不愿意放下。她问同事张燕:“你说,这个孩子有两岁多了吧?”“差不多吧。”张燕心里一酸,她知道,蒋敏在想女儿。放下孩子后,张燕搀起蒋敏,突然感到臂弯一沉,身边的蒋敏怎么拉都拉不住。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非常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进医院输液。第二天,蒋敏坚持出院,同事试图将她带回家休息,但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回家,“她不敢回家,不愿意看到孩子的东西。”
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尹春龙是一名志愿者。他的裤脚已经破裂,衣服上还残留着死者的血迹。“我不怕,我一点也不怕,我就是要用生命拯救生命,哪怕是牺牲我自己的生命。”进入拯救现场,他只带了一双手。
20岁的尹春龙是四川资阳市雁区中和镇罗汉村人。地震发生前,他在老家摘蘑菇。地震一来,他马上赶到了都江堰,“维持了一天秩序,我就往映秀出发。”
5月15日,尹春龙徒步走了近10个小时进入映秀,路断了,车进不去,山路险峻随时可能山体滑坡。“听说映秀已经48小时联系不上了,我就想那里肯定很严重,我就往那里去。”
他目睹消防员从废墟处打洞,救出一名年轻男子,他也想冲上前线去救人。他钻入废墟,开始凿洞救人。
他在废墟下不停地挖,洞越来越深,他越来越进入深处。余震的威胁始终存在,废墟随时都有可能塌下来。尹春龙没时间想这个,他只想着挖,不停地挖。
5月16日上午8时,消防队员用生命探测仪发现了映秀湾电厂女职工虞锦华的生命迹象。然而废墟下情况危急,随时可能垮塌。尹春龙身材较小,他主动请战。
扩洞时,尹春龙已经可以和虞锦华通话。“她说,她后面还有一个人。”尹春龙说,“那时我就意识到,加上我是三条命,要么一起活,要么就只能一起死。”
由于虞锦华的腿部被牢牢压死,广东医疗队的专家只能下洞为她做了截肢手术。18日晚上8时,虞锦华被抬出废墟。被困了整整150个小时。
来不及休息,尹春龙又下洞继续挖,映秀湾电厂发电部副主任马元江还在废墟下。那时已是废墟下七八米深处,“我看不见他,但能听到他的声音。”尹春龙说。从晚上一直干到天亮,中间他就爬上去透了一回气。怕马元江睡着,一边挖两人一边聊天。
5月19日晚8时许,他在废墟下用双手挖出一条近8米长的通道,他能握到马元江的手了。他将葡萄糖水通过导管喂给了马元江,胜利在望了。
5月19日晚10时许,尹春龙被换了出来,消防人员下去营救。在他离开现场的2小时50分钟后,20日凌晨1时50分,奇迹终被创造,马元江被抬出废墟。
只要能减轻她的伤痛,
就让她咬吧
空降兵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
撕心裂肺,莫过于生离死别。这一幕,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的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上演。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难者家属过多,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
5月15日下午5点,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一头撞在了负责维护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钻入掩埋现场。李武和战友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眼见无望冲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小姑娘见李武没有反应,又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约三厘米长的胸针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时间,涌出的鲜血染红了他整条胳膊,顺着肘部滴淌下来。
李武没有退。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被这一幕惊呆了,有的当场就哭出声来。一位老大爷走出人群,轻轻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着啊,我们回家吧。”
小姑娘凝视着李武汗流满颊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随着老大爷向后退去……
李武后来告诉笔者,“当时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小小年纪一下子失去了亲人,能不伤痛吗?只要能减轻她的一点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温总理说
1 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2 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3 第一还是救人,救人的重点是重灾区,地震中心区,联系不到的地区。
4 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5 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6 我是温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7 我给遗体三鞠躬。
8 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只要双手在,我们就可以建得更好。
9 别哭,别哭,这是一场灾难,你们幸存活下来,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的学习,要好好活下去。
10 我们要第一步救人,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