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活招牌心中有愧

2008-6-4 15:56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新财经》:作为普通的农民,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严俊昌:满意,现在有吃有穿。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小岗村饿死了很多人,我是爬到外面啃树皮才活过来的。

  《新财经》:作为小岗村的村民,您对现在村里的发展满意吗?

  严俊昌:如果不是小岗村,是个普通的村庄,现在的状况我就知足了。但是,小岗村不能这样。首先,很多企业还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如果企业都搞好了,农民都去企业赚钱了,土地就好转化了。其次,我认为到小岗村当干部压力很大,必须好好利用小岗村的名誉。现在大家都认为小岗村发展得相对滞后,跟其他村庄差不多。抱着一个“金饭碗”,可碗里是空的,应该把这个金碗填满“金豆子”。

  《新财经》:您觉得怎样才能填满“金豆子”?问题主要出在哪?

  严俊昌:首先就是招商引资,其次就是项目太少,比如缺乏养殖业。现在的小岗村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客观因素,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二是领导班子流动性太大,三十年换了五六任村干部;三是没有好的项目和人才。

  《新财经》:您对小岗村此次选举的干部满意吗?

  严俊昌:不满意。本村人太少,导致流动性太大,不是自己村里的人,怎么能全心全意在这儿干呢?沈浩除外,他为小岗村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实惠,我们现在的建款和新修的路,都是他拉来的钱。

  《新财经》:可以说,您是小岗村的一块活招牌,有没有想过用自己的身份到外面招商引资?

  严俊昌:想过,我也这样做过。我出去找过企业,但是,他们来人考察的时候,小岗村的水、电、交通等都不是很便利,老百姓的观念也相对落后。看到这种情况,对方就不感兴趣了。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就得到了党的支持。我们也想把小岗村的经济搞上去,但这么多年,发展不如其他发达地区,我们心中有愧啊!(严俊昌紧闭着嘴,眼睛有些湿润)

  《新财经》:您现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严俊昌:全民机械化。既然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我们就要优化土地。关键是让土地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新财经》:当年18位按手印的人,如今都老了,他们还好吗?

  严俊昌:有6位已经过世了,现在还剩下12个。政府给我们12个人上着保险,一年给1200元钱。但是,我们心里有愧,这个保障仅限于我们12个人,村里其他老人没有保险。(严俊昌有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加上作为“大包干纪念馆”名誉馆长,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工资,他的个人收入在小岗村是比较高的)

  记者手记

  本想在小岗村逗留一晚,但是,村里没有招待所,只能再次返回凤阳县城。离开小岗村的时候,天色已晚,热火朝天的施工还在进行中。

  到了凤阳县城,陈庆国部长接待了记者。这个军人出身的汉子,体型高大,说话洪亮而干脆。陈部长告诉记者,2007年,小岗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6000元,在凤阳县算是中上收入水平。主要收入来源是葡萄园收入、农民出租土地和外出务工的收入以及蘑菇大棚的收入。

  记者想起刚进村时看到的玻璃加工厂,房顶放置的牌子是“小岗工业开发区”。那么,工厂对小岗村的经济带动有多大?

  陈部长讲:“开发区的确有一些工厂,打着小岗村的牌子,但对小岗村的经济没有什么直接带动。”

  “小岗村的发展的确有它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小岗村的交通不便,当地人的观念相对落后,缺乏专业化培训等。不过,小岗村人也意识到,一定要利用小岗村的名气搞小岗工业。但是,小岗村缺水,小岗就是高岗。”

  问题存在,小岗人也在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据记者了解,小岗村下一步将把当地的红色文化同旅游结合起来,搞养殖、垂钓、花木种植、农家乐等项目,“毕竟,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

  采访最后,记者提出,曾有媒体说小岗村“吃回头草,重走集体路”。对于这个问题,陈部长哈哈一笑:“这是媒体的误读,我们的确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农民的土地收回来,重新整合后再返还给农民。”现在农村的土地分布零散,经过多年发展,有些土地是通过开荒而得,有些是过去的沟渠或道路,导致每家的土地都不在一个地方。这样就造成了土地耕种机械化困难。土地面积小,机械很难掉头。另外,一台机在小面积田地里耕种所耗费的柴油和相关零件的磨损,远远高于在大面积田里耕作的损耗。

  这个原理,想必汽车司机更容易理解。

  对于这样的问题,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土地再分配后,农民的期望值会更高。对于这样的做法,小岗村无疑再次扮演了一个改革试验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