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中邮储:夯实财务系统

2008-6-11 18:37 《首席财务官》·郭林 【 】【打印】【我要纠错

  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作为资本供求互动关系的主要构成者,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合作关系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变局。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中邮储”)正式挂牌成立,这家在资产规模上居“中国第五大银行”的金融机构独立运营的一年,也是中国金融业自2006年底全面开放后进入实质性竞争的一年。在应对银行业竞争全面加剧的压力的同时,2007年底中邮储仅用六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财务管理系统从规划到实施上线,并成为首家完成构建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财务系统的本土金融机构,为搏杀在商业银行“红海”中的中邮储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赢得了先机。

  目前,中邮储已经完成了对全国36家分行、315家地市行、2129家营业网点的挂牌。而将遍布全国的网点中储蓄、会计、汇兑、基金、信贷、保险、卡业务等系统全部数据导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全行报表和一本账,实现真正的“大总账”系统并非易事,特别是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这个任务更令业界感到不可思议。带着这个疑问,《首席财务官》杂志特别专访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管财务和科技的副行长李财林先生,以期为在信息化实践中困扰于财务、业务、IT系统无缝连接的CFO们提供它山之石。

  “大”,是个问题

  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中邮储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是其覆盖全国、遍布城乡的网点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目前联网网点数量最多、交易量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一系统为邮政储蓄在原有基础上开展银行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和信息化准备。

  目前,中邮储拥有个人客户3.1亿个,账户5.6亿个,网点总数达到3.7万多个,汇兑营业网点达4.6万多个,日均交易量3380万笔,日均交易额47810亿元人民币,其中2/3以上的网点都在农村。其邮政绿卡发卡量高达1.4亿张,已为开展小额贷款、资金汇兑等城乡居民基础性金融业务搭建了重要的市场平台。

  “可以说从帕米尔高原到大别山,市、县、镇以及绝大部分的乡都在我们的网点和IT系统覆盖范围之内。”睿智中如同敦厚长者的李财林谈及业务如数家珍。

  “现在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金融做支撑。服务‘三农’的政策非常有利于发挥我们的优势。”李财林特别强调说。

  拥有庞大的能够足以支撑这一行业发展的客户群和侧重农村金融的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中邮储的发展展示了“看得见的未来”,但这同时也为财务系统的构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全国庞大的运营体系,亟需解决的就是财务核算、数据处理与管理难题,因为良好的财务管控和风险防范体系是银行稳健、快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此外,任何财务管理系统带来的转变从来都不仅限于IT一个部门,它必将带来财务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甚至管理理念和组织架构上的深刻变革,这中间财务做为沟通业务与IT部门的核心作用将对项目的成败产生关键的影响。

  再务实一点

  邮政储蓄银行的财务系统从2007年6月7日动工开始至2007年12月6日全部上线正好用了半年的时间。目前,从效果看交易成功率为99.43%,在全国15家商业银行中居首;账务差错率更达到了万分之零点三,而这一指标的同行业的水平为万分之二。

  短期内取得这个好成绩,连中邮储的合作伙伴、在财务软件实施方面经验丰富的用友软件都倍感惊讶,用友金融副总裁廖继全表示:“项目实施的成功主要在于前期工作做的非常充分到位,业务需求提得非常明白,需要多少报告、多少指标清晰明确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前提。”

  “现在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好,做信息系统技术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点一一列举清楚,细致到需要多少张报表,每一张报表都有哪些指标,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等等都要写清楚。之后再把总体技术方案做出来,在此基础之上,再选择合作伙伴。完成这三点前期工作才算到位。”李财林解释道。采访中,李行长的务实风格和实战精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际上,根据本刊多年的观察,企业实施管理软件或者系统并不顺利的很大原因来自于缺乏合理的项目开发激励机制和勤勉、务实的作战团队。

  邮政储蓄银行在项目实施之初就建立了领导小组、项目管理组和项目经理组三层项目推进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资源,比如资金、设备、人员的调配和保障。而李财林领导的项目管理组主要负责协调内外各方,以保证项目的顺畅推进。“上财务信息系统需要协调各个业务部门,因为数据都从业务系统过来,因此财务和业务的对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和业务必须形成共识。”

  项目管理组下设的项目经理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每周一次项目经理例会,跟进进度。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为了保证合作伙伴投入在项目上的精力,李财林特别和项目实施方事先约定:参与项目谈判的人一定就是最后做项目的人,从而保证项目参与者的数量和质量。对方究竟有多少人参与项目,都是谁,每个人的简历都要拿来;在此基础上,每个人哪一天参与工程、参与那一部分的项目,哪一天退出项目都要写清楚。

  “干活的时候,我们甲方可以帮助对方工程师记考勤,这天这个人没有特殊原因没来,对不起,扣一天工资。”李财林笑谈中流露出他的执着和超强的执行力。这一看起来有些琐碎的小制度却保证了双方参与项目的人员数量和质量。

  回顾那段“打拼”的日子,李财林坦言:“我们和合作伙伴开发商真正做到了并肩作战。可以讲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原则上,邮政储蓄银行投入的业务需求人员和开发商的技术人员做到了1:1甚至是2:1,而且是面对面的一起工作,互相探讨,有问题马上解决。

  对业务需求的精细化要求是中邮储信息化项目得到顺利实施的关键。这一阶段的工作也最为艰苦、耗时,如果不能共同工作或者需求方提的要求过于笼统,技术人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设计出满足需求的产品,测试结果一定不能令人满意。

  到了项目测试阶段,李财林仍然坚持这个工作方法,而需求方——中邮储在此阶段投入的人力更大,达到了2:1甚至3 :1,双方一同参与测试,出了问题,共同分析、修改。“谁提的需求谁测试,结果一定有保证。”

  此外,在选择合作伙伴上,李财林的选择印证了他的“务实”风格。与许多大型金融机构不同,中邮储这次并没有选择国际知名的外资软件厂商,而是选择了本土的合作伙伴。“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我们的合作伙伴之前在财务软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二,国内的IT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三,节省费用。”李财林直言。“选择一家真正有实力的、有经验、产品成熟、功能齐全、管理有效的、工程师能够吃苦耐劳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合作才能真正顺畅。”

  目前,中邮储的计算机系统是纵向自成体系的, 但他们在陆续建立更多的信息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外,已经开始着手对这些各自独立的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进而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对于邮政储蓄银行这样历史比较长、基层员工数量大、相对知识结构比较老化的金融机构,让基层员工接受这套系统必然会遇到阻力。这是在众多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和上信息系统过程中最常见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导致系统上线周期长,上线后效果差,或者效果不明显。

  “首先,要对业务人员解释清楚这个计算机系统为什么要上线,重要性、必要性是什么。让他们提需求,开发出来以后,再对其进行培训。其次,业务和技术人员的充分沟通、密切配合、最终双方进行确认也很重要,否则业务人员心目中不踏实。”讲求实效始终是李财林坚持的原则。

  挑战“新准则”

  根据国务院要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收支预算和管理。同时根据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的要求,各级行会计部门需要对内、对外提供完整的会计报表,以便全面、真实地反映全行的资金状况和财务成果。因此建立新会计准则的银行财务信息系统就成为必须,但目前在这一领域尚没有先例可循。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巨大变化使银行在执行新会计准则方面面临两大挑战:金融工具核算和贷款减值准备。邮政储蓄银行构建完成的金融工具核算系统包含了39种金融产品的计算模型,其模型是根据多种期限结构、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准备、移动回归等算法而形成的复杂模型。

  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如果逐个改造各个核心业务系统,风险是非常大的。在合作伙伴专家的建议下,通过建立中间对照系统,解决两套系统科目、币种、机构代码、日期以及现金流量规则的问题。把各业务系统内科目级数据对应导入财务系统中,根据管理和核算的需要来确定每个系统是导入流水还是汇总数据。

  成为国内首家将新会计准则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处理的银行,无论对邮政储蓄银行还是合作伙伴来说都是新课题。李财林在“选才”上下了大工夫。“我们特别挑选了一些从大学毕业时间不长的人,年龄都将近30岁。一来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已经接触了新会计准则,另外他们在行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对银行的需求非常清楚。”

  “这件事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讲是一个机遇,原来的系统都是别人开发出来的,这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所以大家非常投入,也非常认真,都抱着一种志在必成的心态,所以我们必然会成功。”

  “嵌入式”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是金融业的生命线,近年来国际金融业大案频发更令金融风险控制的作用日益凸显。虽然邮政储蓄银行两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规模在银行业并不算太大,但由于之前业务并不涉及一般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它的不良资产率是最低的,风险相对来讲也是最小的,但未来扩宽业务是肯定的,而优质的资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无论是融资上市或者和外资银行合作中掌握“话语权”都显得异常重要。

  因此,中邮储在上信息系统之初就将“风险意识”根植其中。李财林认为,建立一套“开放式平台系统”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是最佳选择。中邮储迄今为止没有使用国外软件厂商推荐的大型机,一直使用开放式的小型机。“项目后续不会被厂商牵制,而且所有数据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此外,中邮储在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上颇下了一番功夫。首先,在业务流程中设计了严格的授权操作。2006年3月推出的“柜员身份认证系统”目前是国内最可靠、最先进的系统。此外,还特别设计了专业的稽查系统,对特殊交易,可疑交易可以做到实时跟踪。下一步将要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与硬件设备相配套,邮政储蓄银行对风险控制在人才的储备上也倾注颇多。成立于2007年的风险管理部门的11人中,学历最低的是硕士,其中有三位是博士。“我们宁愿少赚一点钱,但是我们希望实现一个稳健的发展目标。”李财林再次展示了他稳健、务实的风格。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成的全国大集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响应了构建现代化先进银行,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经营发展战略的要求。第一次在全国性大银行实现管理系统与交易业务系统进行联机处理后按职能进行分离工作的大总账系统;实现了新会计准则下的金融工具计量和系统全国大并发下的安全高效应用,并从一开始就在系统中嵌入了风险防范的理念,短期内完成了“不可实现的任务”。其项目实施中展现的稳健、务实的风格令中邮储的未来业务的发展值得期待。

  因为文化的差异、制度的差异,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往往面临更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