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随着全球互联网泡沫的大破裂,稚嫩的中国互联网经济跌入了低谷。许多互联网企业消失了,很多人退出了。这是互联网故事在21世纪的开篇,以后的故事越来越精彩。
互联网,是一个永远不缺故事的行业。门户“三剑客”的发家与分化,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对抗搜索大哥谷歌,“搅局者”史玉柱与“网游教父”陈天桥的对抗,小企鹅QQ掘金即时通讯……个中沉浮,难以详述。这里,我们只撷取一二,以窥探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
门户三剑客的分化
2000年4月,一直高歌猛进的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掉头下挫,综合指数在半年内从最高位的5134点跌去四成。几乎所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遭遇重挫,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也不能幸免。新浪的股价跌到1.06美元的低点,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更惨,它的股价一度只有53美分。
互联网的寒冬就此袭来,许多企业因没能挺过这个季节而销声匿迹了。三大门户网站,总体而言,有惊无险,麻烦最大的是网易。
2000年8月31日,网易宣布对上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正,净亏损从之前公布的1730万美元上升到2040万美元。四天后,纳斯达克以财务报表存在疑点为理由宣布网易股票被停止交易。网易沦为垃圾股。丁磊很迷茫,连卖掉网易的心都有了,“不卖的原因是我们财务审计出了问题,人家不肯买。”丁磊后来回忆说。
丁磊被迫为网易寻找出路。他在无意间参观了EA.com Inc(电子艺界)后,眼前一亮,惊叹于电子游戏行业市场的成熟、规模的庞大和用户的狂热。他决定率领网易进军在线游戏。2002年,凭借《精灵》和《大话西游Ⅱ》两款网络游戏,网易摆脱了垃圾股概念。从那以后,网易的门户概念日趋淡薄,迅速成为一只网络游戏股。
丁磊的冒险证明,他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中直觉最好的企业家之一。
新浪平稳过冬,并逐渐坐稳门户的头把交椅。多年来,新浪一直规规矩矩,四平八稳,没有发生过大的波澜,除了那年的“王志东事件”。
2001年6月4日,一条新闻出现在新浪主页的显著位置:“首席执行官王志东已经因个人原因辞职,同时,他还辞去了新浪网总裁与董事会董事的职务……”
戏剧性的是,6月25日早上9点,王志东身着带有新浪标志的蓝色衬衫,挂着新浪员工胸卡,笑容满面地走下红色的马自达私车,走进万泉庄小学的办公室“上班”。他的身后,是一群蜂拥而至的记者。他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没有主动辞职,我没有签过有关文件,他们是突然袭击,他们没给我解释的机会。我不知道理由。我现在在法律上依然是新浪的法人代表,对新浪负法律责任。我很负责任地说,我决不会以所谓的个人兴趣为名,逃离一线的战友。”
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倒向王志东,他是新浪的缔造者,董事会里的每一位董事都是他亲手开门迎进来的。现在,这些人却联起手来将他扫地出门,在情谊为重的东方商业伦理中,这简直有些“天理难容”了。
然而,资本方也有难处:新浪自2000年4月上市以来,股价已经从每股55美元跌到了每股1.60美元。新浪的股东们先后投入了1.6亿美元。如果不能遏制下跌,所有人都将血本无归。
王志东的离开有着浓浓的悲情色彩,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在互联网浪潮中引进中国的,不仅有外国的资金与技术,还有与之相伴的成熟的市场规则。这一事件毫无疑问将成为一个经典案例,证明资本的权利,亦证明企业家的理性。
离职风波已成往事,王志东也早已心平气和地当起了“酋长”,凭借一款名叫Lava-lava的聊天工具进军即时通讯领域。虽与当年的新浪不可同日而语,但也算自得其乐。
王志东、丁磊、张朝阳,是中国互联网发轫时期的“三剑客”。其中,最会“耍吧”的当属张朝阳。登山、绯闻、豪华游艇,张朝阳用自己的高调张扬给搜狐做着形象代言。但现在看来,效果似乎并不太令人满意。今天的搜狐有些尴尬:看新闻去新浪,玩社区去网易,搜索用百度,去搜狐干什么?
张朝阳一直在刻意打造一个互联网航母,他自己称之为“矩阵网络结构”。搜狐先后收购了多家网络公司,包括校友录ChinaRen.com,网络游戏网站17173.com以及颇具影响力的房地产网站Focus.cn等,涵盖了内容、社区、游戏、房产、无线、地图、搜索等诸多业务。但整合的效能并不显著。搜狐的多元化缺少必要的盈利模式的支撑。
分析人士认为搜狐当下首要的战略课题,是如何重新定位“门户网站”,并摆脱新浪的阴影,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两块银牌相加,其含金量也不抵一块金牌,两个平庸品牌相加不会得到一个强势品牌。相反,多头出击只会加速搜狐整体的平庸化。
搜狐以不菲的价格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张朝阳的目标是培养亿万网民“看奥运,上搜狐”的习惯,奥运给了搜狐全面提升技术和产品的机会。对于奥运赞助商而言,奥运实际上只是一种营销资源。这一次,张朝阳能耍出什么高招?
网游,陈天桥与史玉柱两个人的战争
1999年11月,1973年出生的陈天桥向人借了50万元创办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当时,他的公司只有6个人,其中还包括新婚两个月的妻子和他的弟弟。两年后,盛大靠代理韩国大型网络游戏《传奇》,成为中国最赚钱的游戏公司。2004年5月,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高峰市值曾达35亿美元。陈天桥取代丁磊成为新一任内地首富。
盛大成功后,内地迅速兴起了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网络游戏商,网易、第九城市、光通、金山、海虹等。但都无从与盛大抗衡,很多游戏商今天已经销声匿迹。原因是:盛大几乎是在没有一个竞争者的时候独吞了市场蛋糕,率先搭建强大的客服平台并完善运营渠道,收获了超额利润,拥有了强大的用户群,品牌效应也得到了巩固。尽管后来者可以模仿盛大的模式,但是盛大当初独占的历史性市场机遇早已不复存在。
如果说陈天桥是“网游教父”,那么,史玉柱则是最聒噪的搅局者。暗流涌动的网游界,因为“巨人”史玉柱的加入而沸腾起来。
《征途》游戏一上市,就不断遭到讨伐。资深游戏评论人王乐认为“征途”肯定不能成功。但事实,却几乎让所有人瞠目。
2007年1~6月,史玉柱仅凭一款《征途》,就创造了营业收入6.87亿元的“神话”。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一跃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网游公司,史玉柱一夜之间身价高达5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内地的超级富豪。
有人这么评价史玉柱做网游:“史玉柱进入网游,第一靠广告,第二靠吸引媒体炒作。他的运作模式与脑白金一样。”言辞之间,不乏戏谑。
对于外界的争议,史玉柱不以为意,“我干啥都有争议,连还钱都有争议。我已不太在乎这些,只是感觉太冤了。”
作为“骨灰级”玩家,史玉柱对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网络游戏的评价并不高:“巨人,我打90分,征途打85分,魔兽、天龙八部、诛仙60分左右,其他的游戏全都不合格。”
史玉柱的出现,让许许多多的网游运营商失却了颜色。网游角斗场演变为陈天桥与史玉柱两个人之间的战争。
在过去的两年里,盛大与巨人的较量逐渐升级,明里有,暗地里也不放松。两家不约而同地高调吸纳人才,大规模展开资本运作,将一些有潜力的网游企业揽入怀中。更有意思的是,传说陈天桥在收购锦天科技之前,史玉柱早已从锦天挖走了核心团队。在业内人士看来,网游的老大之争,其实就是盛大与巨人之争,是盛大“平台战略”与巨人“精品战略”之间的较量。
在盛大的游戏平台上,有30多款网络游戏。原盛大总裁唐骏曾表示:“平台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将其成本最大化地缩减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劣势是,想让每一款游戏都成功,非常难。”
史玉柱更钟情精品战略,他说:“盛大平台战略成功与否,我一直关注。我们专注研发有限数量的游戏。”单一产品的风险自不必说,盈利点少,抗风险能力差。
巨人2008年的命运取决于新一款游戏《巨人》。这一次,史玉柱下的赌注是,价格战,打出了“中国最便宜的免费网游”口号。此役,史玉柱能否继续大胜?我们与大家一起静观之。
未来一两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竞争将继续加剧,网络游戏也将从全盛走向分化。对于网游公司而言,决定其未来成败的关键,可能不是谁的游戏更赚钱,而是谁的模式更能有效地化解企业成长中的风险。
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独领风骚
1999年的春天,马云从北京回到了家乡杭州,在城郊湖畔花园的家里创办了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注册资本是50万元,当时总共18个人,包括马云和他的太太,每个人的月薪是500元。
马云对全体员工发表开业演讲时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B2B的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的公司。”大家一边鼓掌,一边想:能不能生存80年,我们可能谁也看不到。
“第二,我们要建设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大家接着鼓掌,这一点没有异议。
“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太敢想。
马云搞电子商务是铁了心的。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阿里巴巴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阿里巴巴为600万中小企业提供的外贸交易平台,它让无数不懂外语、没有出过国,甚至不知道任何国际贸易知识的中小商人找到了国际买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中国制造”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2004年,马云创办淘宝网,在两年时间内战胜全球最大的同业公司eBay易趣,取得了75%的市场份额。2005年,阿里巴巴成为陷入经营困境的雅虎中国的实际控制人,使得自己从一个技术应用型公司变成了掌握一流技术的公司。为了解决网络支付的信用难题,马云还发明了一种叫做“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它以阿里巴巴为交易的担保中介,从而解决了网络交易中很难控制的资金欺诈难题,也让自己顺利地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时间一晃到了2007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上市,上市的火暴景象让人吃惊。当日收盘较发行价上涨192%,创港股当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阿里巴巴市值达1996亿港元,相当于三大门户网站、盛大和携程五者市值之和,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业首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
至此,马云的创业三大目标已经实现了两个。马云在上市当日的高管会议上宣布,三年内,阿里巴巴要做市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成为全球前三大互联网公司。又一个网络“神话”,从此时开始启程。
“80后”小将正在接棒
混迹于互联网这个行业的人,容易有困惑,因为,前路没有终点,这既是好处又是坏处。没有终点,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永远有希望;但看不到尽头,也会恐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意外。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不创新,毋宁死”。创新从来都不是问题,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才是生存的关键。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继“60代”的马云、张朝阳、李彦宏和“70代”的陈天桥、丁磊、马化腾之后,“80后”一代已经大步走来。
2004年,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的戴志康,拿着自己在大学期间做软件挣来的30万元来到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盛康创想,专做社区软件。然而,现实与梦想相去甚远。30万消耗殆尽,公司还没有挣到一分钱。戴志康开始怀疑,每天早上一睁眼,首先问自己:“这事做着还有什么意思?”但一通牢骚之后,该忙什么,他还得忙什么。
2005年,华登国际向盛康注资100万美元。盛康终于缓过来了。对于未来,戴志康显得很理性:“企业也是有生命的。正如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一样,企业的发展也很难预知。”
除了戴志康(1981年生),还有无限新空的李晋吉(1980年生),Majoy的茅侃侃(1983年生),非常在线的赵宁(1983年生)……他们是浮出水面的互联网新生力量。
“80后”成长在一个开放的家庭和社会,没有经受过意识形态的煎熬,没有传统的羁绊与包袱。 他们是天生的全球化的一代,是生来就与互联网“无缝对接”的一代。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他们发现了无限可能。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创业金矿。
他们的成长道路也许平坦,但创业路不会平坦。他们即将面临的挑战和灾难也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对于他们而言,接棒容易,真正的挑战是,怎样才能走好未来的每一段路程。
在未来的岁月中,如果中国要诞生世界级的伟大公司、出现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中国企业家,互联网也许是最有可能的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