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关于利用外资,国内已进行了多次讨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以及这种争论?
乔梁:中国市场被贱卖了,现在的争论是有意义的。
在利用外资上,政府的引进战略出了问题。初期忽视了外资过度进入的危害,天真地认为能以此换来技术和资金。跨国公司的天性迫使中国政府廉价地出让了中国汽车市场。
《新财经》:政策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乔梁:比如在汽车市场的开放上,我们的步子走得急了点,有些天真,没有总体战略与配套政策,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至今为止,意大利也没有开放自己的汽车流通产业。
而且,我们的政府部门常常被跨国公司所左右,环保要求、质检要求,调门很高。将一些在中国还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标准与做法强制推行,为我们的产业升级不断提高门槛,迎合了跨国公司的战略意图。开放带来进步与繁荣,但需要核定一下成本,绝对不应该透支未来。
“中国汽车产业正被边缘化”
《新财经》:您怎么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现在的状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
乔梁:汽车产业是我国最早对外资开放的行业之一,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生产商建立了400多家合资企业。国家规划的“三大三小两微”汽车产业格局,现在已全部与跨国公司进行了合资。在汽车产业全面合资浪潮下,我们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自主汽车工业体系。三大汽车集团都没有能在市场上叫座的自主品牌。
目前,国内的汽车研发和生产工艺,基本上都从国外复制来的。2006年,我国的汽车销售和服务领域全面对外开放,这更是一大败笔。控制了渠道,就等于控制了这个产业。从全球市场看,售后服务市场已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利润来源。
此外,国内企业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无力抱团发展、协同作战,没有把国家目标与企业愿景有机结合,得过且过。
《新财经》:有人说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被边缘化,您是怎么看的?
乔梁:是的,我们的汽车产业已经被“边缘化”。中国轿车市场90%的销售份额由跨国公司主导,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在市场上举步维艰,影响力更是有限。其次,是人才的“边缘化”。在一些合资企业中,中方人员根本就无法接近核心技术,尤其在总成和零部件上。
发展汽车产业就像打高尔夫球,跨国汽车巨头不会也不愿给你同场竞技的机会,只能让你做个球童。我们为所谓的知识产权交的学费,更是“没完没了”,如对大众和丰田。
“要有大规模产业发展的控制权”
《新财经》:有一种陈词滥调,说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要进行全球分工,我们不必自己发展大飞机和汽车,汽车产业并不一定关乎国家的安全,您怎么看?
乔梁:作为大国而言,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准超级大国,一定要有对自己的经济、大规模产业发展的控制权。作为大规模产业的汽车产业,目前在中国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汽车产业不仅需要产值、税收和就业的增长,更需要产业资本实力的增强,需要生产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
跨国公司口口声声的“全球一体化”,实则是个陷阱。你用他的品牌生产汽车,他就主宰你的公司和市场;他说让你供应零部件,实际上是由他决定订单发给谁。
中国汽车市场今年可能达到1000万辆规模,2020年前后有可能达到22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利益也巨大。我们现在每年进口40多万辆豪华汽车,1000多个亿的高端车消费,被跨国公司生吞活剥掉。
《新财经》:今年初,世贸组织裁定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规定违反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您怎么看?
乔梁:在全球汽车市场,只有中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其他市场都在萎缩。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表现,就是在全球的表现。
引发这次争端的表面原因,是我国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而不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中规定的10%~14%的税率,所以,很多国家提起诉讼。
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已经具备成熟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整车企业,希望使用更多本土生产的零部件,到不成熟市场去快速组装,以降低成本及合理避税。
其实,我们是世贸组织中最乖的学生。
《新财经》:您觉得中国汽车产业应该怎么做,才能消化世界,而不被世界消化?
乔梁:要不被世界消化,我认为应该注意落实好新的“三自经”。
第一,自主市场。我们现在失去了市场,但若流通渠道也落入跨国公司手中,中国将失去和外商谈判的最后筹码。
第二,自主发展。只有当自主品牌的汽车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并能在世界市场上立足,我们才可以说,中国变成了真正的汽车强国。
第三,自主创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完全有机会赶超,但这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配套和支持。
“我看好新能源汽车”
《新财经》:您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前景乐观吗?
乔梁:中国汽车产业完全可以自主发展。当然,我们要抓住现在这个历史机遇,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疯长,甚至有期货公司预计会涨到220美元/桶。在油价的逼宫下,节能环保这顶“绿帽子”是早戴早红、早戴早美。在传统技术路线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很难突围和突破。自主创新,一定是在“不可能”处创新突破。
此外,中国的市场消费规模,是全球最大的稀缺资源。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大规模经济体系,以中国的市场规模,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产业闭环”。庞大的市场是我们和平崛起的底气,我们再也不能以透支方式,让别人来主导我们的产业了。
《新财经》:我们有这样的优势吗?目前各国都在努力掌握新能源技术。
乔梁:我认为中国有优势,在汽车新能源应用上,大家起步时间相当。中国有成本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推广成本、应用环境成本等方面,都有优势。
从产业战略角度看,国家应该补贴新技术汽车的研究和开发,给予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更多税费优惠。从长远看,这会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源和金钱。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那些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前景?比如奇瑞、比亚迪等。
乔梁:我比较看好比亚迪。他们的环保电池汽车是可以引领未来发展的。还有山东烟台的中上电车,已经达到了零排放,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我是技术经济决定论者。我只看好有新技术,并能在市场上推广的产品看好搞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乔梁简介
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
现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到访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经多种职业磨炼,致力于汽车产业研究与实践20年。
主要著作有:《当代日本的汽车产业》、《规模经济论》、《WTO与中国汽车产业》、《乔梁汽车文集》、《中国汽车投资:理论与案例》、《大道相通》、《桥梁汽车文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