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和食品价格高涨就像一套组合拳给全球经济以沉重打击。应该说,金融大国的金融危机及货币当局拯救市场的行动才是这次触发资源价格大涨的根本原因,但如果金融大国的形势久不好转,资源价格是支撑不住的。
前不久,八国集团(G8)财长会议结束后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声明说,“很长时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呈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现在却面临相反情况。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因素。未来美国房地产价格继续下滑,以及更加紧缩的金融市场将影响全球经济前景。攀升的商品价格,特别是原油和食品价格,给世界范围的经济稳定增长提出了严峻挑战。”
可以说,这份声明提出了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却没有解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没有解释为何世界经济能“高增长和低通胀”。
事实上,世界经济前一阵的高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新兴工业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结果。美国发起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革命为跨国经营提供了基础;为发达国家一度繁荣的金融服务业提供了廉价的融资环境,为这些国家的企业到新兴工业国投资提供了便利;而新兴工业国的制造业发展为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这种背景在2001年美国股市的技术泡沫破灭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拯救股市,美联储大量注入资金,几度下调利率,为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此后,美元开始贬值,而注入市场的流动性除了进入房市外,大量进入商品期货市场,使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开始上扬。
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暴涨使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欧美的一些经济人士分析,从全球化导致“高增长、低通胀”到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暴涨,世界上的国家又分成新的“三个世界”:发达国家转变为金融大国,而发展中国家则转化为两类国家,制造业大国与能源、原材料生产大国。在原材料价格暴涨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全球市场开放为制造业大国创造了发展的机遇,制造业大国在这三个世界中是经济增长最快的。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暴涨,金融大国与原材料大国似乎日子比制造业国家更好过一些。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资本来维持经济的运行,美元贬值虽然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换句话说也造成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美国本身也受害。但是它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美国的债务因此减轻。统计表明,美国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元,包括联邦国债、州与地方政府债务及私人债务的总和。这些债务平摊到每一个美国人身上高达近15万美元。当美国在通货膨胀与减轻债务两者间做出选择时,结果是不难而知的。
原材料生产大国在这些价格飞涨时日子也比较好过,因为它们的收入也跟着增长。但是,经济学里有一个所谓“资源的诅咒”,即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财富来得太容易,这使它们懒于思考经济发展与结构改造,最后会落后于其他国家。这次资源价格的上涨主要源于发达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资源生产大国虽然受益于价格上涨,但这种形势能维持多久却取决于金融大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取决于制造业大国应对这种形势的结果。
如今制造业国家面临的困难最大。一、进口能源与原材料成本上升,但出口市场萎缩,价格无法上涨,利润下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危机。二、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运输成本上升,有些进口商不愿再支持高昂的运费,宁可去寻找更近的生产国。远离消费市场的制造业大国面临困境。三、制造业大国面临发达国家的舆论指责,说它们的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费增长拉动了全球商品价格,政府补贴使能源价格仍然便宜,没有出现需求下降,因此能源市场价格还在不断上涨。
实际上,制造业大国之所以补贴能源价格,是因为能源价格是个复杂的政治、社会问题。如果任凭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普通生产者用不起能源,那么经济就会萧条。金融大国已经面临着很大的不稳定,如果发展中国家也陷入萧条,那么全球大萧条就要来临。这才是八国集团财长会议担心的问题。
金融大国虽然处于优势地位,但前一阵子的金融“深化”使金融避险产品层出不穷,系统性风险反而因此大增。应该说,金融大国的金融危机及货币当局拯救市场的行动才是这次触发资源价格大涨的根本原因,但资源价格暴涨的基础却不那么牢固。如果金融大国的形势久不好转,资源价格是支撑不住的,因为制造业大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向这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出口产品,如果这些国家的市场萎缩,出口国的生产动力就会下降,对资源的需求也会跟着下降。因此,无论是制造业大国还是资源生产大国都需要对形势进行反思,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避免自己的发展轨迹因外部市场的变化而大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