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洛阳市审计局:加强依法审计监督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2010-09-08 14:10 来源:河南省审计厅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能直接指向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审计法》的立法开宗明义就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事实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审计,加强审计监督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依法审计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如果把和谐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民主法治是基石,公平正义是框架,而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这座大厦的有力支撑和有机组成部分。审计监督通过维护财经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促进民主法治,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鼓励诚信友爱,进而使社会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审计监督对生产力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社会结构内部的不协调,自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和谐,甚至出现了多种矛盾和冲突。审计监督通过揭露矛盾,形成一种促进新的制度与机制加速生成的新环境;同时通过规范财政、经济行为,保持和维护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从而使社会进一步增加协调性,并为大幅度提高社会和谐程度而提供体制性资源。从表象上看,审计工作是在查处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不能直接为社会生产物质产品,但从实质上看,通过审计监督,查处违纪问题,促使被审计单位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审计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政治民主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建设法制政府。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审计监督具有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领导缺乏民主观念,决策随意性较大;有的不按规定程序、制度决策,搞“暗箱操作”、“封闭运行”;有的地方和部门为了突出个人政绩,搞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执行权、经济监督权的制约和监督,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审计监督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保障作用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当前,由于法制不健全、监督滞后等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实践证明,“审计风暴”席卷了违法乱纪的阴霾,荡涤了以权谋私的污泥浊水,净化了社会环境,捍卫了国有资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人民群众的赞赏,一方面说明审计监督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作为专门的经济监督部门,审计工作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依法审计监督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原因

  审计是对人们从事经济工作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工作。主持公道、坚持正义、查处腐败、打击不法,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责。因此,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能够起到调整利益、协调关系、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级党委政府只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就能够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大显身手,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调整社会关系,公正的审计形象能促进社会和谐

  反腐倡廉,此事合民心。从现实状况来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审计查出的问题表明,一些地方的党员领导干部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搞政绩工程,弄虚作假现象、铺张浪费行为等问题严重存在,已十分严重地引起了社会的不协调不和谐。审计站在反腐败的前沿阵地,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公正地调整各方关系,促进社会各单位各成员之间的平衡协调。

  驱邪扬善,此事得民心。当今社会,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正气不足,邪气有余,甚至邪恶势力十分猖獗。他们受利益驱动,可以逃避税费,搞违法经营,极尽影响、破坏经济秩序之能事;他们为了中饱私囊,可以丧尽天良,贪赃枉法,极尽贪污、侵占国有资产之能事;他们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丧失原则立场,搞权钱交易,极尽拿回扣、得好处之能事。审计是这种邪恶势力、丑恶现象、歪风邪气的最大克星,用审计这只有形的手来规范经济行为,查处腐败现象,是驱恶扬善、构建和谐社会之举,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

  审情告示,此事顺民心。所谓审情告示,这里指的是审计结果的公告;就是通过各种传媒坦荡无遗地向全社会公开审计查出来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使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个部门的经济行为能极大限度地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于推进政治文明,交还公民应享的知情权、管理政府事务的参与权、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权等公民基本权利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

  (二)调整利益关系,公平的审计原则能增进社会和谐

  分配格局的科学性太差,人心不和;有力的审计手段可以适当改变这一格局。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当前我国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科学性严重缺失。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例,同在一片蓝天下,都是一样的投入、一样的付出,只因所在的部门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些人的年收入要比别人高出几倍、十几倍、几十倍,这能让人心服口服吗?这能不引起社会混乱吗?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当前,最要紧的事我认为是要注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审计虽然无法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但它能够抑制这种现象的蔓延和发展,限止其收入的非理性。

  贫富悬殊的合理性太弱,人心不服;有效的审计方法可以适当拉近这一悬殊。真正是个人能力本事造成的贫富差距,人们是能够接受的,人们不能容忍的是因为不公平造成的贫富差距。安份守纪者吃亏,勤耕苦做者贫穷。这就是贫富悬殊合理性太弱的突出表现。审计部门正是查处这些不法行为的重要部门,它能及时打击“钻”的问题、“乱”的问题、“偷”的问题等,它是能够为缩小贫富悬殊的差距,调整社会成员收入的格局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城乡差别的表现性太强,人心不齐;有为的审计措施可以适当缩小这一差别。我国农村普遍落后于城市,而且差距相当大,这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音符。正是这样,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力求尽快做到扶贫帮困,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据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调整了财政分配制度,全方位加大支农力度。这些政策、措施虽好,但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各类专项资金能否落实?层层克扣之现象是否存在?这几年的农村专项资金审计结果证明,惟有我审计部门才能跟踪审计,查个水落石出,极大限度地保证有限的资金量落到了实处。

  (三)调整部门关系,公道的审计制度能推进社会和谐

  制约特殊权力,使部门扬眉吐气。建立、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迫切需要,是保证党的建设和政权基石牢固的重要举措。当前,一些部门特权思想相当重,特殊权力相当大,千方百计为本部门捞好处,想方设法为本部门争利益。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不平衡不服气不买账。审计部门能够极大限度地规范这些部门的行为。你乱收乱罚,我就要查处你;你违规操作,我就要查处你;你乱支滥发,我就要查处你。查处了特权部门,其他部门就会心平气和,心悦诚服。

  保护合法权力,使部门理顺风气。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走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轨道。应当说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因此,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单位的合法权力都应得到保护。这样,大家的积极性才会高。审计部门能够理直气壮地为这些地方部门单位说话,可以为这些部门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

  处罚滥用权力,使部门树立正气。权力部门滥用权力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权力部门滥用权力的根本目的在于部门利益的驱动。一些部门之所以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多设审批项目,关键是可以通过项目的审批来维护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审计部门可以依据政策法规来查处滥用权力的丑恶行为,能够积极有效地规范部门的行为,使部门的权力能够正确行使。

  三、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和经济监督机构,必须深入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依规履行审计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决策谋士”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和谐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改革在广度上已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在深度上已经触及人们具体经济利益。为巩固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审计机关职责所在,也是时代赋予审计工作的使命。为此,审计机关也要与时俱进,在方式上,要由过去单纯以审计经济效益为主转化为以审计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的综合效益为主;在内容上,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关注政府性资金支出效果、关注民生保障体系专项资金使用与安全等问题,及时发现隐患,探究原因,研究对策,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二)在构建民生保障体系中,发挥“民众眼睛”作用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是构建和谐社会应着力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审计机关要把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好“民众的眼睛”。一是要加大对事关民生的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如“五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改制资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金等,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这些基金、资金的规范运行,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心工程”审计。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大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公交、旅游、环保、城市公用设施等公益性项目的审计和调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涉农资金和“三农”问题的审计与调查。对各级党委、政府执行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

  (三)在构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经济卫士”作用

  实践证明,有效的审计监督,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审计机关要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把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作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把管人、管钱、管物、管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作为审计的重点部门和对象,把群众反映强烈和疑点较多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审计的突破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五项社保资金”和工程建设、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以及自由裁量权较大的部门作为审计的切入点。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制度、审计结果问责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谈话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审计结果通报制度等制约权力运行的法规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司法机关、新闻舆论的力量,建立案件移送和工作协助机制、特邀审计监督员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审计及时披露违规违纪问题和案件,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认真用好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财经法规执行监督权,推进为民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

  综上所述,审计监督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十分需要的,而且是积极可行的;审计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的责任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紧迫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各级审计机关和每个审计人员都应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其中,勇于创新,埋头实干,注重成果,讲求实效,无愧时代,无愧职责。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果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