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防范风险"是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真实、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对干部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可靠依据,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更特殊、更复杂,审计风险因素更多。如果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判断失误,发表与真实情况不符或评价不当的审计意见,就可能直接影响对领导干部的正确使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不仅仅是审计部门自身的风险,由于审计意见不当还会引发用人风险,并由此给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只有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努力防范和减少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起到既设"关"又设"防"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才能真正树立权威继续深入发展。
防范风险,首先要完善审计规范。审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审计文书格式等方面好的成熟的做法,将这些做法以审计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注重用典型引路。
防范风险,还要切实把好审计评价关。审计评价应该主要围绕审计内容进行,坚持审什么评价什么,超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事项、未经审计的事项、未经查实的问题不作评价。确需在审计报告中引用的数据、资料,要写明该数据、资料来源,表明不是审计核实的结果。审计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对被审计的干部作出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着重回答好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存在个人违反决策程序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领导干部个人是否有经济问题等,同时要把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等区分清楚。
上一篇:如何处理领导干部对审计结果的异议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