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相伴相生,有审计活动实施,就会产生相应的审计风险。谈及审计风险,不少人会心生畏惧。的确,审计风险处理不好,小则影响对事情的判断、对问题的处理,大则对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形成阻碍。但审计风险也是可防可控的,如何扎实做好审计风险防控工作,将审计风险有效地化“险”为“夷”,宏观上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客观认识风险
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分析当前审计工作面临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权力运行带来的风险。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监督地位不断提升,审计履责空间不断扩展,审计工作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其面临的风险也更加突出。“审计一线”风险、“审计实务”风险都客观存在。我们每一位审计执法人员,手中都有调查取证权、自由裁量权,人人都面临着权力行使的问题。只要履行职责,行使权利,就会有风险。
二是复杂环境伴随的风险。过去审计对象都是行政部门和国有企业,现在有些延伸审计项目面对的还有私人企业老板,审计对象日趋多元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必然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审计权威性不断提高,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监督也高度重视。凡是涉及一些重大问题、重大案件,调查、取证都会遇到困难,甚至有些单位宁愿接受经济处罚,也不愿审计情况上报或披露,想方设法予以阻止,拉关系、讲人情,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审计工作难度。
三是实行政务公开、“阳光审计”所放大的风险。公开审计结果和审计信息,让社会公众充分行使知情权,使审计监督在一定意义上转化为社会监督。这就要求审计质量不得出半点差错,审计披露的事实必须百分之百准确,审计定性处理必须客观公正。否则,就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和社会非议,最终损害审计形象。
审计风险客观存在,要确保将风险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正视风险,切实增强做好审计风险防控的紧迫感、责任感。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风险教育,包括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不断增强全员审计风险意识,努力提高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能力。
二、全面排查风险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分布于审计各个要素之中。实施审计风险预警防控,关键在于查准找全权力运行风险点。
一是明确查找风险的重点。要紧扣审计权力运行这条主线,以自由裁量权为关键,以审计组和机关内部人财物管理岗位为重点,结合每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和环节、每个具体岗位,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的方式,全面彻底排查风险。
二是抓好风险建档。要对查找出的风险点,按类别进行登记,并建立权力运行风险点目录,通过内网、宣传栏等形式予以公示,让大家知道风险、监督风险。
三是做好风险责任评估。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其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级。不同级次的风险,相应地采取不同的预警防控措施,确保审计风险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健全风险防控制度
做好审计风险预警防控,健全的制度是保障。在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方面,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做好相关制度的清理、修订和完善。对现有制度按照划分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和机关事务管理等进行清理分类,建立制度目录,并结合风险防控要求,分别清理、修订和完善。同时结合排查的审计风险,有针对性提出防范对策和措施,纳入制度建设计划。
二是逐步推进审计四权相分离。按照权利运行风险预警防控的总体要求,组织对本单位工作职责、工作岗位进行全面清理,重点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职责。通过对权力职责的清理,科学界定每项权力行使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范围,逐步推行审计计划、实施、处理、跟踪“四权分离”。
三是严格审计复核程序,逐步扩大审计审理覆盖面。严格执行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坚持所有审计项目必须坚持三级复核。逐步扩大审计审理覆盖面,凡确定为审理试点的项目,都要严格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合规性、方案的执行情况,审计证据以及审计结果类文书的审理。通过强化审计审理,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履职。
四是加强对聘请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审计的管理。目前,不少基层审计机关都面临着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这就使得有些审计项目不得不聘用社会力量参与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要坚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外部力量利用机制,切实加强中介聘请、项目监管和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
五是严格机关管理,大力推进机关党务、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机关事务公开机制,定期公开财务收支等情况;严格机关内部人财物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电子屏、宣传栏等平台,将查找出的风险点与防控措施、行政权力与业务运行流程、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等进行公开、公示,为干部职工相互监督和接受社会监督提供条件。
四、领导重视,确保落实
审计风险防控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安排部署,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明确小组成员主要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各负其责、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全员参与的风险防控格局。领导小组对审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行统一领导,提出总体要求,并牵头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内容步骤和工作措施,确保完成“规定动作”不走样。
二是强化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带头参与清权确责,带头查找风险,带头落实防范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工作。同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风险防控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一个人。
三是切实加强检查督办。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检查指导,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大督办力度,重点检查风险防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是否增强、辨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此外严格考核,严明奖惩,将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年终目标工作考核,对工作措施扎实、成效明显的予以表彰;对风险防控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要督办整改,严格问责。
上一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之我见
下一篇:审计处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