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体系,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但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注册会计师除审计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外,还可能接受委托审计按照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此外,随着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范围的日益扩大,注册会计师不仅执行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还越来越多地执行医院、高校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以及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因此,需要对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予以适当拓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外的财务报告框架编制的财务信息提供指导。
同时,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审计风险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应当提供更加相关和可靠的财务信息,降低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不可信赖导致的资本转移成本和投资风险,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应当根据变化的情况,通过修订完善审计准则,突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针对实务中暴露出的不足,严格执业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切实承担起保护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
在国际方面,最近几年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不断改进国际审计准则的质量,对国际审计准则作出了重大修订,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准则趋同主张,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成果,以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为实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需要解决的一些新兴审计实务问题,迫切需要出台新的审计准则提高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风险的能力来加以解决,而原有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已不能满足执业需求。
此外,原来的审计准则体例结构和条文表述不够清晰,也是比较繁杂的。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龙平认为,这一问题主要包括:哪些程序是必须要做的,不能一目了然地迅速获知;将审计准则要求本身和对其的解释说明及应用举例几乎全部混在一起写,这就增加了读者阅读和理解审计准则的负担。“我们这次修改就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实现与国际准则全面持续动态双向趋同,提高审计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帮助注册会计师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张龙平说。
在这种情况下,对原有审计准则体系进行科学修订,已经势在必行。
2006年2月发布的审计准则体系,在4年之后就有如此大规模修订,是否妥当?对此疑问,张龙平告诉记者,国际审计准则几乎每年都在进行修订,只是修订的范围大小不同。“新准则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审计准则到那时已经实施了5年,这样安排本身就考虑到了准则施行的相对稳定性。”张龙平说,2012年实施新准则后还将需要多少年才作修订,受很多因素影响,难以估计,但保持准则相对稳定,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意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