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市政府关于印发全市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宁政发[2013]216号

颁布时间:2013-07-22 10:55:21.000 发文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全市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3年7月22日

  全市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

  2013年至2017年是我市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0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全市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如下:

  一、粮食丰产增收行动计划

  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保供能力。2013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左右,粮食单产达490公斤,力争粮食生产“十连丰”;到2015年,全市粮食单产达510公斤;到2017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

  (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农业“1115”规划,以集中开展土地连片整治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能力水平。通过优化项目实施,建成一批设施完善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到2015年和2017年,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分别达60%和70%。

  (二)提升粮油高产创建水平。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增效创建活动,通过抓大方、抓大户,提高整体推进镇街和推进区创建水平,到2015年,创建粮油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50个左右。通过技术攻关协作方式,建立一批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2013年,全市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达50万亩以上,力争稻、麦、油千亩示范方亩产分别超700、520、210公斤,百亩攻关田亩产分别超750、550、230公斤。

  (三)完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重大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科学选用优良品种,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以水稻商品化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为重点,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2013年,全市粮油高产增效示范区机械化插秧、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覆盖率达100%。

  (四)落实种粮补贴和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控、社会各方参与的生态补偿方式,调整完善以水稻田等为重点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绿色蔬菜基地建设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地建设,大力发展速生叶菜和设施蔬菜,提高地产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落实“1115”规划,加快建设50万亩标准化菜地,其中20万亩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加以永久保护,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复种指数为2.5—3)。2013年,蔬菜总产量达300万吨;到2017年,地产蔬菜中叶菜的自给率达90%。

  (一)建设一批永久性标准化蔬菜基地。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建设、长期保护”的要求,重点打造江宁谷里、湖熟,六合龙袍、龙池,浦口永宁、盘城,栖霞八卦洲、龙潭,溧水和凤,高淳固城等一批集中连片的永久性标准化蔬菜基地,切实增强全市蔬菜生产保供能力。2013年,全市新建标准化菜地3万亩,创建省蔬菜标准园6个;到2017年,全市建成永久性标准化蔬菜基地20万亩。

  (二)提升蔬菜生产设施装备水平。积极推进蔬菜生产遮阳网、防虫网和喷滴灌“两网一灌”生态栽培,稳步发展钢架大棚、高架防虫网、连栋大棚等主要设施类型,适当发展现代化智能温室。提升设施蔬菜科技装备水平,大力推广增施二氧化碳气肥、节水灌溉、性诱剂、杀虫灯、粘虫色板等配套技术,支持发展地头采后预冷、清洗、分级、包装、储运等装备设施,增强蔬菜周年生产和市场调剂能力。2013年,全市新发展设施蔬菜面积3万亩。

  (三)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实施蔬菜重点技术协作攻关与示范推广计划,重点推广防虫网叶菜周年生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设施蔬菜栽培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加强蔬菜新品种特别是抗逆叶菜新品种、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等的引进和应用。集成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提升市级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生产能力,到2015年,发展1—2个工厂化育苗分中心,年育苗能力达1亿株以上。

  (四)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加强蔬菜基地源头监管,每年蔬菜田头速测样品不少于50万个,力争合格率达99%以上。加强投入品监管和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以及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蔬菜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完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亚青(青奥)蔬菜直供基地实行“一对一”严格监管,带动提高全市地产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三、畜牧水产提档升级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规模养殖、健康生态养殖,建设提升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畜牧水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全市建设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10个,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88%,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新增农业部认定的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到2017年,全市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98%以上,江宁、浦口、六合、溧水各规划建设1个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一)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对不符合“1115”规划的养殖场,逐步引导退出;对符合发展规划和基础较好的养殖场,引导开展标准化改造。新建养殖场逐步引导向远郊和丘陵地区布点,培育一批现代养殖企业和专业大户,鼓励畜禽养殖向标准化生产、现代化营销转变。强化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积极培育现代畜禽种业企业,加快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示范和推广,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

  (二)提升渔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池塘进排水渠改造、硬质化护坡,完善“三机一房”(投饵机、微孔增氧机、机械增氧机、管理用房)等渔业机械配套,推行养殖水质在线监测和智能管理。通过推动池塘标准化改造,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渔业产业基地。2013年,建设提升高淳阳江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2万亩,新增设施渔业1.5万亩,各区规划建设1个渔业精品园、2—3个养殖示范基地。

  (三)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以畜牧业循环经济、畜禽清洁化生产为重点,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广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充分利用山坡岗地、林茶果园隙闲地,发展立体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加快更新完善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提高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率。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检和监督管理,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2013年,力争基本实现地产水产品无公害认证全覆盖。

  (四)提升疫病防控水平。严格落实防疫责任,完善动物重大疫情应急预案,突出抓好免疫预防和监测预警等措施落实,加强抗体监测与疫病检测,实行常规监测、专项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强化基础免疫,实行免疫常态化管理,动物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积极引进农业高端人才,着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构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到2015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镇街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功能基本健全;到2017年,生物农业产值达400亿元。

  (一)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做大生物种业、生物制品、生物食品、生物质能源四大产业,重点打造生物农业产业“一谷四园”(溧水白马生物农业谷,江宁、浦口、六合、高淳生物农业科技园)。2013年、2015年,全市生物农业产值分别达100亿元和300亿元。

  (二)引进农业科技创业人才。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为载体,大力引进领军型农业科技创业人才,重点引进细胞与组织培养、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充分依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发布农业科技成果,完善科研与转化应用的对接机制。全市每年引进领军型农业科技创业人才30名。

  (三)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巩固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入区、入园、入户。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选聘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作攻关;开展农业科技人员下沉行动,选聘农业科技指导员包村联户开展农业科技对接活动。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培训职业农民2万人,镇街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5年,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比达35%,镇街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7%。

  (四)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以“金陵农网”为主体的农业网站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以农业园区为重点,结合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广应用传感、通讯、计算机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到2015年,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97%,农业信息体系健全率达100%。

  五、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计划

  落实农机发展扶持政策,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装备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2013年、2015年、2017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83%、85%、87%。

  (一)推进粮油生产机械化。推动耕作机械由小型拖拉机向大中型拖拉机升级,加大水稻插秧机推广力度,提高插秧机利用率和水稻机插水平。2013年,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200台以上,谷物烘干设备40台套以上,大中型拖拉机400台以上,联合收割机170台以上。继续发展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推广安装秸秆切碎、匀抛装备,到2017年,全市联合收割机装备水平达80%。

  (二)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强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强化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监管,确保秸秆还田技术到位、作业质量到位、还田面积到位。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鼓励开展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等多种形式的利用。2013年,全市推广秸秆还田机1200台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50%以上。

  (三)提升高效设施农业装备。推广耕作、植保、节水灌溉、场内运输包装等设施种植业机械;推广高效增氧、投喂等水产养殖机械;推广环控、饲喂等畜禽养殖机械。推广应用一批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农业装备,提升现代农业园区装备水平。到2017年,全市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80%,现代农业园区装备水平达90%。

  (四)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要求,加强农机科技、管理、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机示范合作社、农机维修示范点创建,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开展农机、土地、资金、技术相结合,创办有特色、上规模、管理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7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250家。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加强农机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队伍建设,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依法开展农机试验鉴定,扩大“平安农机通”、“双优加油卡”、“农机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提升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

  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

  以防洪骨干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农村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5万亩。到2017年,全市基本解决主要江河防洪基础薄弱问题,旱涝保收田占耕地面积比重达85%以上,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

  (一)加快防洪重点设施建设。全面实施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滁河防洪治理、水阳江治理、小水库塘坝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防洪工程,到2017年,长江干堤全面达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设防标准,滁河总体达20年一遇,水阳江总体达20—40年一遇,秦淮河总体达5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全面达到100年一遇,所有中小型水库达到规范设计防洪标准;全市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防汛防旱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依托农田水利重点片区、重点县、灌区改造等重点农水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实施连片治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灌排设施更新改造步伐,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积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小型农田农村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机制。到2017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95%以上,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65%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

  (三)加快农村水土环境整治。围绕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健全农村河道轮浚机制,通过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每年完成河道河塘清淤土方3500万方。以小流域为单元,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每年完成8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聚焦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两大重点,加大丘陵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力度,实施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3年,全市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2万亩。

  七、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行动计划

  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发展专业示范镇村等为重点,推动农工商有机结合、产加销整体联动。到2017年,全市建成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6个;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20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8:1;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村达到80个,发展家庭农场500家。积极创建省市名牌农产品,到2015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比重达90%以上。

  (一)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集聚,打造园区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招商引资、青年创业“四个平台”。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优化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全市重点建设16个市级及以上园区。

  (二)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鼓励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深入开展“五个一”(创建一个基地、致富一方农民、振兴一个产业、对接一个农民合作组织、打造一个优势品牌)示范创建活动,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自建、联建基地以及加工、营销服务带动,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发展水平。2013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带动农户数量分别增长16%和8%以上,培育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5个,完成农产品出口5亿美元;到2015年,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达180家,力争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2个。

  (三)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统一认定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区、镇街先行试点,开展家庭农场登记和统计工作。对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单元,依靠科技装备的提升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直接从事种植、养殖或者从事集农林业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在财政支农资金上给予倾斜,重点支持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农村大学生、返乡农民兴办家庭农场。2013年,全市发展家庭农场100家。

  八、农业经营机制创新行动计划

  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组织制度为重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2015年,全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重达80%。

  (一)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提高土地流转水平和纠纷调处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成立农机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化服务。2013年,全市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5万亩。

  (二)规范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按照经营业绩好、利益联结好、民主管理好、统一服务好、示范带动好的“五好”要求,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规范促发展、以经营强支撑,完善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建立合作社年检制度,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五好”示范合作社创建,2013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400家,市级“五好”示范合作社达200家以上。

  (三)推进农村经济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培育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主体,规范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发展。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信贷产品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市场化交易制度,创新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信贷抵押、担保方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巩固水稻、小麦、油菜、生猪、奶牛、林木等保险工作,扩大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农机具保险覆盖面。2013年,力争新增农村小额贷款公司5家,农村新型金融主体贷款额度达150亿元,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覆盖面达60%以上。

  九、农民增收和农村帮促行动计划

  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展帮促经济薄弱镇村行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3—2015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17年,全面完成人均年纯收入65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经济薄弱村可支配收入达70万元以上。

  (一)推进农民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城镇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向农村延伸,加强创业辅导和政策支持,结合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鼓励农村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开展自主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2013年,建立农民创业协会和市级农民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成100个以上农民创业基地,提高农民创业组织程度。

  (二)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对全市5.8万低收入农户开展建档立卡,坚持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帮扶增收力度。对救助式扶贫对象,适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对开发式扶贫对象,落实“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完善利益联结和带动机制,整体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

  (三)深入实施城乡帮促行动。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街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条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空间和活力。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重点,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增加集体物业等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帮促行动,增强经济欠发达镇和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后劲。深化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保障农民的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行动计划

  围绕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城乡造林绿化、村庄环境整治、农业节能减排和休闲农业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到2017年,新增造林20万亩,村庄绿化实现规划保留村的全覆盖,力争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0%。

  (一)持续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防火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高等级公路绿色廊道、干线公路绿色通道、水体生态涵养林带、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工业生态防护林以及森林镇村等。2013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7万亩,新增市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10个,完成村庄绿化500个;到2015年,新增森林面积15万亩,重点公益林达87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9.1%。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到2015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6.6%,建设和恢复湿地4万亩以上。

  (二)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坚持统筹城乡、统筹农村农业农民、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严格保护农村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启动建设江宁谷里—横溪、高淳桠溪—漆桥、浦口老山北麓—滁河南岸、六合竹镇—金牛湖、溧水白马—无想山等5个美丽乡村示范区,改善农村面貌、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到2015年,建成江宁、高淳美丽乡村示范区;到2017年,建成浦口、六合、溧水美丽乡村示范区。

  (三)切实抓好农业节能减排。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氮控磷,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畜禽养殖场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设施改造,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2013年,新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30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30万亩次;到2015年,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率达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50万亩次。

  (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精品农业节庆活动,打造农家乐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层次和品牌效应,扩大农业嘉年华品牌影响力。加强休闲农业的创意设计和市场推广,实现生态、环保、旅游、观光有机融合。2013年,打造休闲农业园区10个,新发展农家乐示范村10个、农家乐经营户200个,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5亿元;到2015年,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创建全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3个;到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0亿元。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佳佳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