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为公允价值会计“拨乱反正”
会计作为一门基础经济学科,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讲,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从最初簿记发展到今天的公允价值会计、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2009年9月G20国匹兹堡峰会,呼吁国际会计准则机构制定一条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并在2011年6月前完成趋同项目,我国现已经制定出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路线图。可见,会计的重要作用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此次,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全面趋同方案出台,是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背景下孕育而生。采用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确保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增强世界各国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可比性,但其潜在的后果也是可怕的。首先。由于公允价值会计本身的缺陷,在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反其产生的顺周期性,将会进一步加剧未来资本、金融市场的波动,一旦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更为严重的创伤;其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科学技术手段落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等条件限制,适应全球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在金融危机远远没有结束的情况下,不顾计世界各国实际情况,冒然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统一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确有不妥当之举。公允价值理论诞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提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当时全球经济正处于严重通货膨胀,资产升值与资产的历史成本之间存在严重背离,因此暴露出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现时市场价格。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大量金融产品涌现,必然要通过建立复杂数学模型估算其内在价值,于是现值计量得到广泛使用。公允价值理论由此把这种估算的价值也体现为公允价值,甚至将采用其他方法计量资产价值也称之公允价值。那么公允价值到底是啥呢,公允价值理论至今也未给予明确解释。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既包括对资产市场价格计量也包含资产价值计量,那么其反映是资产价值还是资产价格呢,是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如果公允价值理论不能从理论上给以完善的话,那么将影响未来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事实上,公允价值会计似乎更强调会计信息相关性,而忽略可靠性,或者说公允价值是在牺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基础上,发展、丰富会计信息相关性,以便为决策服务,由此会计计量由最初的对资产价格计量逐渐倾向对资产价值估价,突出体现在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计价方面,会计职能从最基本的反映职能正演变成预测功能,因此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必然受制于人的主观性、未来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此也值得怀疑。从会计理论上讲,资产价格与价值体现资产不同的价值属性,不同的价值属性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表现在会计计量上,我们不能对某些资产采用现行市价计量,而对另一些资产采用现值计量,如果采用混合计量模式,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恰恰是采取现行市价计量、现值计量等混合的计量模式,其最终计量结果即不能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又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格。确切地说,公允价值本质应该采用现行市价计量,并不是现值计量,更不是混合计量模式。毫无疑问,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基本的功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前提,以供决策服务。因此会计最本质的职能是反映,而不是预测。采用市场价格计量最大特点突出了会计计量的反映功能;而不是认为地判断其计量资产价值是否公允,从这个意义讲,会计本质更应该是“照相机”而不是“预报员”。也就是说,会计最根本、最本质的任务,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可以大胆地预言公允价值计量其实就是单一的现行市价计量,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也必将是公允价值理论未来发展方向,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