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会是什么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
一句话概括“十三五”的任务与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一个5年,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段路程。“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线图,正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它展开了一个宏大的中国梦画卷,又叙述了一个个细微的民生故事。
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其中“税”字出现了7次。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财税体制改革被视为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里,税收作为重要工具,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中,被直接提及。
这对应了税收之于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作用,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本身,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税收也不可或缺。此外,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民生投入的提高,税收同样作用重大。
1 税制改革小康 社会应有之义
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十三五”规划建议
如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次长跑,那么“十三五”的5年倒计时意味着冲刺阶段的来临。
拿什么冲刺?全面深化改革便是那一股动力。这其中,财税体制改革是重头戏:财政不仅是各项改革的资金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
对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的财税改革目标,是一致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政文认为。事实上,早在2014年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被写明: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不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时间重叠,更意味着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们什么时候‘营改增’啊?”宁波银行余姚支行的李佳佳对金融业“营改增”十分关注。自2012年试点以来,“营改增”已完成1500万户企业的税种转变。作为横跨“十二五”与“十三五”的税制改革,“营改增”关乎企业税负的变化,更重要的在于,其背后是中央、地方收入关系的调整。
施政文认为,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的理顺,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是核心。而收入关系的理顺,是第一步。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确定了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22年过去,社会与经济环境都已发生变化。城镇化不断推进,改革不断深入,中央、地方财权关系面临着改革挑战。通过更科学合理的税种设置,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未来5年财税改革的重点。
未来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语境中,多个领域的改革都需要财政保障。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表示,在这个意义上,梳理中央和地方收入关系、支出责任,对于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此外,“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是“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未来5年税收制度方向的概括。
下一个5年,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5年。按照时间表,明年各项税制改革将基本到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解读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基本思路时强调,“要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地方税体系,坚持清费立税,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主渠道作用,改进税收征管体制。”
可以预见,已获立法法确定的税收法定,“营改增”全面收官,资源税进一步改革,还有列入计划的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都将在未来5年有所布局。
完善征管,则是每一项税制改革得以实施的渠道和保障。在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深化国税、地税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强调了国税、地税征管职责的进一步厘清,这被视为理顺中央、地方收入关系的基础与保证,也是税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2 创新发展 税收政策再添动力
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
——“十三五”规划建议
如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列疾驰的列车,创新则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
“5年以后,说不定我的公司会上市!”在浙江省绍兴市开设一家袜业厂的吴时兴,2008年大学毕业时便走上了创业之路。尽管只是一个拥有5个工人的小微企业主,但说起5年计划,他十分自信。
“这几年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去年买了两台十几万元的设备,这样公司产量、质量都能上一个台阶。”不仅如此,吴时兴还让自己的妻子在淘宝网开设了一家网络店铺,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吴时兴认为,现在的创业环境,比起前几年“好多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吴时兴成为了一员。在国家层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他和他的伙伴,正在成为动力之一。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作为第一要素被提了出来,而其解决的正是保增长压力下,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
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当前经济发展的动能之一就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主要来自民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
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税收也大有可为。
促进创业就业有着最直接的效应。对于以大学生为主的创业群体,税收松绑减负作用不小,各项减免税政策结合商事制度改革,让创业变得简单。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更为典型。在经历近几年5次调整后,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减半征收政策,已将门槛降低至所有小微企业。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共减免税收达486.3亿元,其中239万户纳税人享受了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减税86.5亿元;2700多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了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优惠政策,减税399.8亿元。
针对科技创新企业,来自税收的鼓
励向来有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所得税为主体,具有一定创新体系特征的科技税收政策体系。”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贾康表示。例如,货物和劳务税方面的税式支出,涵盖了软件、动漫、集成电路、重大技术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所得税方面,涵盖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转让等8大项税收优惠政策。未来,在鼓励创新的国家战略下,税收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将不断完善。
税额减少是税收为创新发展添加的动力,办税简单方便同样是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方式。
“过去,一个月当中有半个月耗在税务局办税,如今,一两天就能办好所有手续。”在西藏林芝,奇正藏药集团税务经理林女士感叹,税务机关的服务一直在进步。近两年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出口退税和国地税合作,都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版本……办税更方便,是纳税人的真切感受。未来,这项工作将继续加强,国地税合作进一步深化,纳税服务进一步提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轻松的企业环境,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3 全面共享 财税发力彰显公平
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十三五”规划建议
如果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作一幅壮美画卷,民生就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则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
“我比较关心,将来我的收入能不能涨?”李成供职于上海通用集团,他的5年计划只有三个字:多挣钱。这样的现实愿望,来源于他的现实压力。“一个月8000多元的房贷,上有老、下有小,钱袋子鼓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李成关心的内容,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体现在“共享发展”四个字。在“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方法上,建议提到,要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同时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作为收入二次分配的杠杆,税收的要义在于公平。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取得改革成果的个人所得税,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更上一层楼,被提及多年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将被重点研究。
共享发展的另一个题中之义,在于民生事业全面获得进展。
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普及高中教育,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你我关心的民生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都有提及。事实上,上一个五年计划就已体现了浓浓的民生关切。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4个发展指标中,只有3个与经济发展有关,其他21个全部剑指民生。这一次,民生同样成为规划的主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既体现在“一个都不能少”,即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也体现在“一项都不能少”,即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同时体现在“一步都不能迟”,即实现的时间是有期限的。
如何让7000万人口脱离贫困?全面脱贫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要使现行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9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脱贫应以财政投入为主,政府需要在财政政策上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发展产业。”汪三贵表示。
如何普及高中教育?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封留才指出,当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在中西部、边远、民族地区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尚未通过国家认定的教育薄弱地区。“需要从国家层面健全完善针对性、补偿性的政策措施,需要政府及各部门建构协同推进的保障机制,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封留才认为。
如何实现老有所依?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或者划拨国有资产,以及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等途径,以弥补养老金缺口。
增加财政投入,是这些问题的共同答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件件民生改革的背后,是财政投入的加码,是税收对于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间接作用:税收是财政钱袋子鼓起来的重要保障。
回顾“十二五”,民生支出成为政府钱袋子最主要的去向。教育、住房保障、医疗,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财政钱袋子里支出的数额,平均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例如教育支出,2014年比2010年增加了1万亿元。住房保障和医疗卫生方面,2014年财政支出比2010年翻了一倍多。对于脱贫,财政投入一直没有停止。2014年,中央财政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门安排10亿元,用于支持开展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试点。
放眼“十三五”,每一项民生支出都将在现有基础之上实现更有质量的提升。调节收入以致公平,增加支出以保民生,让全民共享改革成果,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有温度,是税收作用于共享发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