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回归,此前浙江各地市悄然推行的举措,也旋即上升为浙江“一号工程”。
对此,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数次会议上要求浙江反思“四个够不够”:对浙商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的够不够?对浙商成长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的够不够?对浙商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的够不够?对浙商的温暖关爱给予的够不够?
两年来,浙江各地共签约浙商回归项目1600多个协议,投资资金1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共3000亿元。许多前来参会的浙商表示,浙江不断深化的审批制度改革等为他们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投资环境。
浙江鼎胜集团决定把原计划投资外省的项目回归浙江以来,实际投资额从最初的705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4.43亿元,销售额从最初的6.5亿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49.52亿元。富春控股集团乘着“浙商回归”的东风,总投资5.8亿元,把“张小泉”落户在富阳东洲工业区内,这一百年老字号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2012年销售达到了1.35亿元。
根据回归浙商内部管理水平较高、税法遵从度较高的特点,杭州市国税部门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模式,通过说理性执法,实现处置与疏导并重、执法与服务的融合。同时,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经验,和祐康集团、富通集团签订了《税收遵从合作协议》,推出了建立税企双方高层对话沟通机制、税企联络员制度、快速响应涉税诉求、帮助协议企业加强涉税风险防控、开展重大事项事先裁定、做好税收检查统筹工作等服务举措,税企合作携手防控税务风险,和谐共赢的目的。
把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到位,推动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创业创新领域,是国税部门另一个重要职责。2012年,杭州市国税部门落实各类税收减免375.26亿元,占当年国税收入总量的40.88%.2013年1-11月,已落实各类税收减免375.33亿元,增长12.93%,占同期国税收入的39.56%.
“凯美纳”作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被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评价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但作为其生产企业的浙江贝达药业从2006年开始创业几年里也是一个零产值零利润的公司,公司处境一度举步维艰,出现了资金紧缺、无法继续研发等困难。其所在地的余杭区国税部门及时抽调业务骨干担任企业“税务辅导员”,设立浙商创业服务重点企业“绿色通道”,开通窗口、网络、上门、延伸服务四条“直通车”,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杭州是全国首批5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之一,全麦电子作为杭州从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第一家试点企业,主要从事以服装为主的出口贸易业务,商品品种多、交易条次多、单笔金额小、供货商构成复杂。
针对这一新型商业模式,下城区国税部门一方面服务上门,把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政策汇编成册,送上一企一策“政策套餐”,并由专业管理团队为企业讲解出口退税政策和操作要点,协助企业整理挑选出可以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的数据,另一方面根据政策适用的条件和申报时限的不同,及时提醒企业进行申报,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该企业财务经理信心满满:“有了税务局的支持,这下我们就能放心地开拓国际市场了”。
围绕浙江省委提出的“四个够不够”要求,杭州国税推出“国税助推浙商行”的服务品牌。在杭州新天地。东方茂项目中,杭州下城区国税部门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和规划特点,一改“先招商后介入”的惯性思维,通过前置介入,更好地服务浙商回归、创业创新,把文化创意、影视服务、商贸零售等行业税收政策集结成册,主动为招商部门提供意见建议,助力引进高层次产业、优化整合资源。
在信息化方面,杭州国税部门通过建立“一厅、一线、一网”三大专业集成化服务平台,深层次为企业服务。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共减少审批环节26个,取消和合并办税事项18项,取消部分行政许可及行政审批项目后减少报送资料49份。
杭州国税部门每年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等活动为载体,由领导带队走访浙商回归重点企业,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困。搭建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税务援助两大工作机制,选派最优秀、最资深的税务专家担任“税收辅导员”,为园区企业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最专业的服务,支持园区充分发挥引才用才育才的主体作用,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浙江、来杭州创新创业。
浙商回归后落地项目发展的如何,税务部门的数据最有说服力。据国税部门初步统计,在2013年前三季度杭州市引进的525个浙商回归项目中,已有69个项目“开花结果”,共实现销售55.91亿元,缴纳税款10249.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