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校办产业财务管理
如何加强校办产业财务管理
贺美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山东济南 25001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学校依托自身的人才资源和专业优势,投资兴办各类产业,校办产业特别是校办高校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校办企业,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企业,已经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著名企业。这些校办企业的发展,为促进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以及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校办产业的经济活动,成为整个学校经济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校办产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校办产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先天不足。学校举办校办产业大多时间是在“七五”期间,其初衷之一:依托学校自身专业和人才优势,进行多种经营,其目的改善教职员工福利待遇。随着学校经费渠道多元化,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多渠道筹措经费格局的基本形成,国家财政对高校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的不断增长,校办产业在学校稳定、改革和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在促进教学、科研事业发展和弥补学校经费不足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对校办产业工作的也日益重视。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高校对校办产业的管理还远远跟不上校办产业发展的步伐,校办产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产权尚未完全理顺,责权利不清。校办企业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学校与校办企业的关系,不是规范的“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 。相反,由于校企之间在人员、资源占用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校企之间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隶属关系,一种上下级关系,由此,这种校企之间权责不清、事企不分,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学校利益受到损害。
企业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也具体表现在利益分配方面。有的校办产业常常是先干了再说,负盈不负亏。企业经营盈利了,企业人员可以从盈利中获得收益;而亏损了,企业人员却并不负责,要由学校承担损失。这就是所谓的“负盈倒负亏”。在一些校办产业,其人事关系尚未与学校完全划清,有些管理者既是事业—学校身份,又是企业身份,他们不管企业盈亏与否,除了学校待遇之外企业照拿不误,“穷了庙富了和尚”的事屡见不鲜。有些学校规定,只要校办企业年终对学校有上交款项,就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而不问该企业是否盈利、上交的钱从何而来,造成一些企业年年亏损年年拿奖,给学校埋下无穷祸患。
2、校企之间产权不明、关系不凊。
一是产权性质未分清、产权关系不明确。校办产业从组织形式上可分为两种,即独立企业和附属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核算可分为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无论是独资、合资还是股份制产业的独立企业,学校投入的全部或部分资本属国有资产。当国有资产由非经营性转入经营性资产时,应当进行产权界定,同时获得投资回报,并按对外投资的方式进行核算和管理。附属经营的校办产业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附属经营非独立核算的校办产业,属于国有事业单位,按财务规定实行非完全成本核算(即内部成本核算)办法;独立企业从法律地位来说,与学校事业法人地位等同,则应执行相应的行业财会制度,实行完全的企业化经营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等也应从学校完全剥离。但是具体执行起来,仍然是事企不分。
二是校企之间产权关系不清。这是校办产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历史原因,高等学校与校办企业往往在成立之初产权关系就没有明晰,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新增净资产的归属就更是难以划清。
(1)学校有初始投资的公司的产权关系问题。初始投资大致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三种形式。其中货币资金出资比较明确,校企双方都予以确认。而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出资往往很不明确,有些资产在企业注册时,学校做了出资证明以达到法定出资要求,而企业实际未使用这些资产;有些企业长期使用也不交使用费的资产没有被作为学校出资。
(2)学校既未提供贷款又未给予投资扶持发展起来的公司的产权关系问题。这类公司是靠外部借款或民间集资投入经营、产出利润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类公司在兴办时都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帮助,大部分使用了学校的名称,是以学校名义开办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处于公司借款担保人的地位,如果对外借款不能归还,一切后果要由担保人承担。因此,学校实际上处于风险承担者地位,学校应当拥有一部分产权。公司使用学校名称实际是学校的一种无形资产投资,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以无形资产入股。
3、财务管理体制不明确,财务制度不规范。
随着校办产业的发展,学校出现了与《高等财务会计制度》并存的多个行业财务会计制度,二级财务机构也不断增加。有些学校实行了财权下放,承包经营或者成立了具有法人的独立企业。从法律角度看,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具有同等地位;从管理角度看,只求上缴利润,不实施财务监控,造成二级单位各自为政。财务机构隶属关系不顺,是校办产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另外,现在大学里从学校到院到系,分层分级那么多,每层每级几乎是各有各的财务,资金分散,如果学校对财务的管理跟不上,容易形成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
4、管理失控,监督不力。
校办产业部门是学校的二级单位,其财务会计机构属于校办产业部门的机构,财会人员容易引发部门利益、本位主义,从而使学校无法掌握和控制二级单位的资金运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情况,校财务部门也无法真正对其二级单位的财务业务进行领导和监督,使学校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失控状态。。主要表现在: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会计人员服从直接的行政领导,坚持原则受到制约,难保信息的可靠真实,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宏观决策和统一管理。2)无法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大财务”原则,校财务部门不能达到“全覆盖”全校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实行承包和实行利润上缴办法的单位。3)资金分散。资金是单位的血脉,血液不畅通,对全校资金融通增加了阻力。资金充裕的单位资金沉淀,效益不好的单位对外融资。
学校监管流入形式 。一是普遍存在校办产业无偿使用学校人力、技术成果和仪器设置等资源,自行支配国家减免的税收,造成学校办学力量和办学资金流失。二是学校与校产之间存在收支抵冲现象,用应收管理费等抵冲其在产业中的支出或其他款项,从而漏缴国家税金,甚至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方便。三是高校对校办产业风险隐患未引起足够重视。学校与产业之间产权关系不明晰,学校充当着校办产业的主管单位,实质上是在共同承担校办产业经营风险。学校对校办产业放松管理,缺乏监督,甚至存在"一包了之"现象,只管"帽子"和上缴任务,不讲责任,不提风险。
5、对会计工作缺少考核奖惩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因此,不能将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服务于企业管理,企业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职能机构———企业会计与会计机构独立出去。衡量一种企业制度是否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关键的一点是看这种企业制度是否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本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认为:一个人或组织不能接受来自于两个以上的命令来源。而现实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存在,会计人员必将处于两难境地;会计人员业绩考核和考评问题形成“两不管,两都管”的境地,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由谁考核?考核和考评成绩优秀或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如何奖惩等问题?很难确定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在学校,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势必造成财务管理主要具体实施者——会计人员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 解决问题的对策
由于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关系不顺、管理失控、产权不明,为会计核算失真提供了前提条件,必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加强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明晰校企产权关系,是校办产业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
高等学校必须结合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对所属二级单位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划分各单位在财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不得在管理上重校级轻基层。对重要的经济活动如对外投资、向银行贷款、收费立项和标准审定等应归口学校统一管理。对违反规定的二级单位应严肃处理,限期整改。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在学校总体财务报表中。
高等学校必须对所属校办产业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明晰学校与校办产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产权的划分,以投入的资本为依据,股份制企业根据学校持股额确定,合资企业按学校出资的比例划分,全部由学校投资的企业,其产权完全归学校所有。学校对校办产业的货币投入必须使用自有资金,不得挪用事业经费和代管经费;非货币投入包括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均应经评估合理计价,正确反映其价值。学校不得以事业经费和代管经费为校办产业的借贷款项作经济担保。
校办产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和企业“两则”“两制”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凡使用学校资源,包括学校事业编制的人力、财力、技术成果、仪器设备、房屋场地、水电通讯等均应合理计价,向学校交费。国家对校办产业减免的税金,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教育的支持,学校应有支配权。校办产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学校上交利润和分成。其他实行承包等自主经营或独立核算的单位,也应实行全额成本核算,向学校上交有关费用和收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二)明确财务管理体制,为校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1、独立的校办产业管理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企业法人享有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依法独立支配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支配企业法人财产,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取注入企业的资本金,不得调取企业财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鉴于法律规定,学校按照“事企职责分开”的原则,依法对企业进行协调、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评价负责人的经营管理业绩,建立完善激励与监督约束制度和科学的经济指标业绩评价体系;明确企业与学校之间财产收益的分配方式、比例、数额,确保校办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独立企业的成立应慎重规范,成立初始须严格产权界定,成立学校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财务部门按对外投资项目进行管理与核算。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筑校企关系、规范企业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对校办产业实施改制,在校办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首先,要解决校企之间产权关系长期不清的现状,明确学校对企业的出资。
其次,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即按照出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关系。学校的所有者权力必须到位,必须有相应措施保证企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利益。作为所有者,学校必须明确对校办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1)激励机制。如建立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制度、业绩奖励制度等,确保经营者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约束机制。如明确企业有关费用开支标准,利润、资源占用费、免税款等的上缴办法等,确保自己的所有者权益不被侵 犯。同时加强对企业遵守财经法规情况的监控,避免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再次,要实施事企分开,按照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的关系构筑两者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要有明确的财产界限,彼此之间的法人财产要一清二楚。学校不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对企业进行行政管理,而是以出资者的身份监控企业的财产,变“校办企业”为“校有企业”。
最后,要对校办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因此必须按照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实施财务管理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实现出资者利益的最大化。为此,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对企业税收进行筹划,树立合理避税的观念,杜绝偷税行为。学习掌握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并用足用好政策,在法规政策的范围内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附属的校办产业管理
《高校财务制度》规定,校内后勤、科技开发、校办产业及基建等部门,因工作需要可以设置财务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其财务业务接受财务处室的统一领导。二级财务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务处室的监督和检查。其财务收支计划纳入学校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实行预算管理。怎样才能按照以上要求对二级财会机构进行有效管理?
首先,正确理解二级单位和二级财务机构的含义。明确二级机构为学校财务部门的派出机构。学校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是在校长的授权或者委托下工作。二级财务机构自然受学校财务处室的领导。
第二,需要点明校长的责任。校长应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学校的所有经济活动,不论何种情况,校长负总责。这是《会计法》等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要确定财务管理模式。这里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一,在财务处内部设立项目核算管理机构。采取财务处基建核算管理科(组)、科技开发核算管理科(组)等,或者财务处一科、二科等组织形式,负责二级附属单位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此方式有利于规范二级单位的财会业务工作,明确财务处室的责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当利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完全完整;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树立大财务原则,确保学校综合财会收支计划顺利实施。这种模式可以是二级单位的财会业务真正做到接受财务处领导和监督。其二,成立二级财会机构,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二级财务会计机构的会计人员作为财务处的在编人员,由财务处直接派出。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由财务处按学校统一标准进行发放,使会计人员能摆脱二级行政领导的干预,始终站在学校这个大局上,按照财会制度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核算和实施管理监督。这种模式比第一种松动,常为校办产业所青睐。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管理,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为学校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的意识。
不论采取会计人员集中办公还是分散办公,财务处均应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培训,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以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技术水平。作为会计人员始终应坚持“不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以德从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以理服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作假帐”。另外,学校应将具体从事会计工作、从属于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赋予微观会计运行机制,使单位会计人员回归单位,跟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等一样,成为单位管理中的一个职能部门,体现单位行为,维护单位利益,这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把会计人员纳入管理人员管理的行列,采取定期考核和会计人员的轮岗、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等措施,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原来的“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使他们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从而也能有效地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范会凤 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2002第7期
孙芳城 孔庆林 评会计委派制-兼论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价值取向 2003.05.08 正保会计网
南京理工大学财务管理办法
山东大学校办产业管理暂行规定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
山东工商学院《校办产业财务工作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