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资”清理后的村财镇管
2011年,重庆市忠县在清理农村“三资”基础上,按照“收支预算、审批规范、票据统管、采购统办、分村建账、账户专设、按期公布、民主监督”的模式,实行由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依托乡镇财政部门建立)负责村集体财务会计核算、农经部门(经发办)负责指导管理的村财乡管村用制度,效果明显。
一是结算制度规范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报账员收取的现金全部上缴村级专户,上级拨款由镇财政统一划入村级专户。开支时,则按照“四议一公开法”和年初预算,经村负责人审批,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由村报账员先在村里预留的备用金中支付,每季(月)末,再将本期发生的收支凭证交与镇会计服务中心进行结算,镇会计服务中心审计后予以结账。
二是会计核算规范化。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审查合格后,通过财政会计软件统一为村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报表自动生成,会计资料明显规范。
三是财务公开程序化。每个季(月)末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对各村的账务进行公示,对老百姓提出的疑问在一周内必须作出书面答复。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遏制了公款私存、白条抵库、贪占挪用等现象
四是档案管理集中化。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为每个村建立专门的会计档案柜,会计凭证、合同资料、报表材料由代理中心季末或年末统一装订成册,分村建档,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
显而易见,实行“村财乡管村用”,不仅仅是改变了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减轻了村级专业会计的工作负担,重要的是带来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质的提高。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程序简单。实行村财镇代理必须要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委会同意并自愿委托,与乡镇签订委托协议这一程序。但有的个别乡镇实行村财乡镇代理时,只是乡镇政府下发了一个文件,以文件指令硬性实行村财乡镇代理,有的甚至文件也不下,只凭政府领导会上一句话。这样的委托程序显然过于简单,程序不合法。
二、监督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督可能变味。村级资金管理过程中,乡镇政府领导重发展轻管理思想在主观上可能放松管理,也难免乡镇政府出现“见钱眼开”,打村属资金“歪”主意的情况。二是村委监督可能放松。村财乡管后,村集体的财务纳入乡镇核算,管理和核算分离,乡镇只行使会计核算职能,便放松了对财产物资的监督,而村报账员只负责会计凭证的结算和现金的收付,作为村财管理主体的村委会在用钱上存在有钱就当老板大手花,无钱就作乞丐找政府耍赖现象,或者干脆利落洗脚上岸,不闻不问,财务管理特别是资产资源管理很不到位。三是主管部门无法监管。会计服务中心人员存在简单的代理会计核算单位心态。而乡镇农经(经发办)人员很难了解该村的详细收支情况,也无法发挥监督作用,个别人员也有甩包袱的心里。四是理财小组无力监管。受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实力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还没有建立。已建立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也由于理财小组成员自身素质不高和村干部一手遮天体制,使民主理财小组无力监管理财。五是财务公开透明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财务公开的时效性不强,内容过于笼统,透明度不够高。
三、核算不科学。村级报账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会计业务水平不高,人员也不稳定。而负责村财会计核算的乡镇财政会计人员,尽管他们有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但对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和编制收益分配的村会计核算业务他们还不是很熟。而目前,作为“三资”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资源资产如何纳入账内核算还有待探索。
当然,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回避,而应通过“三资”清理工作,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把村财镇管做细做实做规范。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一是明确由乡镇财政会计人员担任代理中心财会人员,专门负责账务处理、资金收支缴存管理、收支凭证的审查和报账结算事宜。二是明确由农经(经发办)人员出任代理中心负责人。指导村级编制预决算方案、审查村级财务的收入、审核村级支出的真实性、指导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接待村财信访工作。
二、结合“三资”清理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一是要对“三资”进行仔细核对,确保“三资”数据准确。二是根据清理结果开展账务调整。对新增的要纳入账内核算,对减少的要查明原因,该核销的要核销,确保账实相符。三是对原来核算不准确的要按照《村集体会计制度》予以纠正,确保核算科学化和规范化。四是要完善资产台账,建立资源台账,确保集体“三资”纳入账内核算。
三、进一步做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一是要完善财务公开制度。代理中心要定期将各村财务收支明细情况逐笔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程度。二是村民主理财小组每月集中办公,对各类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后交村级负责人审批。同时,乡镇代理中心至少半年召开理财小组座谈会,听取并落实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四、做好会计业务知识培训。要组织财经专业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指导或分点授课的方式,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财务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财务人员照章理财的自觉性。要实行业务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稳定财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