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70 苹果版本:8.7.7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5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预习:金融工具的创新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5/05/25 10:39:41  字体:

选课中心

书课题助力备考

选课中心

备考交流群

速来寻找学习搭子

备考交流群

资料专区

硬核干货等你来

资料专区

免费题库

海量好题免费做

免费题库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7日,经济师考试报名集中在6-8月,2015年经济师备考已经拉开帷幕,网校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预习资料,供大家预习参考,祝大家梦想成真!

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中最主要的内容。

1.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

基本的存款工具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在金融工具的创新过程中,这些基本存款工具的界限早已打破,形成了一些全新的存款工具。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以其较高的利率而吸引资金,但其最大的弱点在于其流动性差。

随着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剧,CDs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种:

(1)可变利率定期存单。

(2)牛市定期存单。没有固定利息收益,收益与标准普尔500指数联系。

(3)扬基定期存单:是外国银行在美国发行的可转让定期存单,大多由位于纽约的外国著名银行发行。

(4)欧洲或亚洲美元存单:美国银行在欧洲或亚洲的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定期存单,以吸引国外资金,不必向美联储交存准备金和存款保证金。

3.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

(1)远期合约

①交易双方在合约中规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合约。

②种类: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等,以其中的远期利率协议发展最快。

③远期合约的最大功能在于转嫁风险。

④远期合约是其他衍生工具的始祖。

(2)金融期货

①买卖双方签订的标准化合约,规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资产。(可以看作标准化的远期合约)

②种类: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

③金融期货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

风险转移功能通过套期保值实现,其原理在于:一是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变动趋势一致;二是随着期货到期日临近,期货价格收敛于现货价格。价格发现功能主要源于期货交易的公开竞价交易机制。

(3)金融期权

①期权,又称选择权,是一种权利合约,给予其持有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或在此时间之前的任何交易时刻,按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

②分类: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③由于期权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称性,期权买方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套期保值,并将风险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补充例:

投资者持有股票多头1000股,价格10元/股。利用股票期货空头和股票看跌期权多头套期保值(假设期货与股票价格一致),设期货的买入价格10元/股,期权执行价格10元/股,期权费20元。套期保值效果如下:

期末股票价格10元/股8元/股12元/股

股票10000元8000元12000元

股票盈亏0-2000元2000元

股票期货02000元-2000元

期货套期保值盈亏000

期末股票价格10元/股8元/股12元/股

股票10000元8000元12000元

股票盈亏0-2000元2000元

股票期权-20元1780元-20元

期权套期保值盈亏-20元-20元1780元

(4)金融互换

①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依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互相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本金、利息、价差等)的交易。

②分类: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股票互换、交叉互换。

需要强调的是:除期权外的其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双方共同面临和承担等量的风险,风险格局对称;但期权交易的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期权买方的损失是有限的(期权费),收益无限;而期权卖方收益有限(期权费),而损失无限。

【例·单选题】远期合约的最大功能是( )。

A.方便交易

B.增加收益

C.增加交易量

D.转嫁风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远期合约的功能。远期合约的最大功能在于转嫁风险。

相关推荐:

 ·经济师考试“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书  ·经济师手机题库抢先看
 【特色班】400元/门(经典班次,超值套餐)  【直达班】600元/门(当期未过,免费重学)
 【精品班】800元/门(高清课件,助教指导)  【实验班】1500元/门(考试未通过返还学费)

学员讨论(0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