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5 苹果版本:8.6.95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资产减值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编辑: 2013/07/11 09:48:32 字体:

  为了方便备战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一.资产减值

  七项资产的减值:一经减值,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有处置时放可转出。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

  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比较。

  可收回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俩都孰高。

  考点:处置费用不含财务费用与所得税费用。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含筹资活动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不含未承诺的重组,与改良有关的现金流量。

  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折现率要求以税前利率为基础确定,对通货彭胀因素的考虑与折现率相一致。

  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如果为内部转移价格则需调整为公允价值。

  二.资产组的减值

  三.总部资产的减值

  四.商誉的减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才产生商誉)

  吸收合并(初始投资时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以后净利润的调整要相当于新购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一样考虑,如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开始提折旧,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

  而控股合并(初始投资时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样时,折旧与摊销是从购买日向后数(到年底)有几个月则调几个月的折旧与摊销)

  1.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资产组可收回金额比较,计算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2.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资产组可收回金额比较,计算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3.吸收合并包含商誉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剩余部分在资产组其他资产分摊;

  4.控股合并商誉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1)*母公司持有的股份比例。

  注意:1与2计算减值时两者的可收回金额是一个数。

  五.其他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1.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

  资产减值损失=账面价值-现值(持有期间不能转回)

  2.存货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在以后会计期间可以转回)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3.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没有减值问题)

  4.建造合同(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完工时转回)

  资产减值损失=预计合同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差额*(1-完工率)

  5.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帐面价值-现值

  会计期间减值因素消失,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

  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帐面价值-公允价值

  会计期间减值因素消失,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

  债务工具通过损益转回

  权益工具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回

  六、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

  1.第一步用外币的未来现金流量与外币的折现率计算外币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第二步按照计算外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折算成人民币

  3.第三步用第二步折算的以人民币表示的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相比较,确定其可收回金额

  七、资产组在处置时如要求购买者承担一项负债(如坏境恢复负债等)

  该负债金额已经确认并计入相关资产账面价值,而且企业只能取得包括上述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单一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为了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在确定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应当将已确认的负债金额从中扣除。(还没考过)

  商誉减值测试的文字题很爱考,需记忆。

  商誉减值的规定: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的金额应当先抵减分摊至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除商誉之外的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