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4初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知识点:国民收入核算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论坛 编辑: 2014/04/21 11:33:34 字体:

  2014年初级审计师考试时间为2014年10月19日,目前各地报名入口正在陆续开通,2014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参加2014年初级审计师考试的学员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备考效果,正保会计网校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初级审计师考试各科目备考资料,希望能够提升您的备考效果,祝您学习愉快!

  国民收入核算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

  (一)总供给

  (二)总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包括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购买资本的需求、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以及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总需求Y=C(消费需求)+I(投资需求)+G(政府需求)+NX(国外需求)

  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名称   定义   关系  
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地域范围)   GNP=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范围)  
名称   定义   关系  
国民生产净值(NNP)   最终产品价值中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得到净增价值。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国民收入(NI)   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名称   定义   关系  
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即GDP=C+I+G+(X-M)。

消费C   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  
投资I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净出口   出口X   进出口的差额,即X-M。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进口M 

  (二)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即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   三部门   四部门  
部门   消费者、厂商   消费者、厂商、政府   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  
支出   y=C+I   y=C+I+G   y=C+I+G+(X-M)  
收入   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
y=C+S  
y=C+S+T
T:总税收-转移支付,表示政府的净收入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两部门   三部门   四部门  
公式   C+I=y=C+S
即I=S  
C+I+G=y=C+S+T
即I=S+(T-G)  
C+I+G+(X—M)=y=C+S+T+Kr
即I=S+(T-G)+(M-X+Kr)  
结论   储蓄——投资恒等   政府储蓄= T-G
三部门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和)和投资恒等  
S=居民储蓄,T-G=政府储蓄,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恒等。  

  不管是否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处于均衡,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相关资讯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