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正保会计网校考试辅导专家组协办
【问题】企业在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解答】《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如下: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其发生的后续支出,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余额,应将该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5)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比照上述原则处理。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6)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企业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核算方法由原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改为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期费用的,其原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发生的预提或待摊费用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冲减或摊销完毕为止;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新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再按上述原则处理。
【问题】企业发生的商品销售退回,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解答】销售退回可能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前,这时,只需将已记入“发出商品”等科目的商品成本转回“库存商品”等科目,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发出商品”;如企业确认收入后,又发生销售退回的,不论是当年销售的,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同时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成本;如果该项销售已经发生现金折扣或销售折让的,应在退回当月一并调整;企业发生销售退回时,如按规定允许扣除当期销项税额的,应同时用红字冲减“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具体可以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在年度终了(12月 31日)前退回(非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冲减退回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 学院国际大厦18层1805室 《财会学习》编辑部 征订热线:010-82319999转550;010-68315093 邮箱:ckxx@chinaacc.com
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退回(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冲减报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举例说明如下: 例:某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于次年 4月30日批准报出,该企业发生下列退货业务:
(1)2004年
12月 10日销售的商品,因质量问题,客户于 2005年5月 20日退货,则该企业应冲减 2005年5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等。
(2)2003年
12月 20日销售的商品,因质量问题,客户于 2005年6月 20日退货,则该企业应冲减 2005年6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等。
(3)2
004年12月 18日销售的商品,因质量问题,客户于 2005年3月10日退货, 2004年度财务报告于 2005年 4月 30日批准报出,则该企业应冲减 2004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等。
(4)2003年
12月 22日销售的商品,因质量问题,客户于 2005年2月10日退货, 2004年度财务报告于 2005年 4月 30日批准报出,则该企业应冲减 2004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等。
【问题】复利现值系数(P/F,i,n)、复利终值系数(F/P,i,n)、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
i,n)、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即付年金现值系数、即付年金终值系数、偿债基
金系数、资本回收系数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解答】先来看一下各种系数的数学表达式:
复利现值系数(P/F,i,n)=(1+i)-n
复利终值系数(F/P,i,n)=(1+i)n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1-(1+i)-n]/i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1+i) n-1]/i
偿债基金系数(A/F,i,n)=i/[(1+i)n-1]
资本回收系数(A/P,i,n)=i/[1-(1+i)-n]
即付年金现值系数=[1-(1+i)-n]/i×(1+i)
即付年金终值系数=[(1+i) n-1]/i×(1+i)
所以,可以看出各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1) 复利现值系数(P/F,i,n)×复利终值系数(F/P,i,n)=1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资本回收系数(A/P,i,n)=1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偿债基金系数(A/F,i,n)=1
(2)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1-复利现值系数(P/F,i,n)]/i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复利终值系数(F/P,i,n)-1]/i
(3) 即付年金现值系数=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1+i) 即付年金终值系数=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1+i)
(4)
复利现值系数(P/F,i,n)×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
复利终值系数(F/P,i,n)×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i,n)
【问题】某公司不存在融资租赁和优先股,年营业收入为 5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 40%,
经营杠杆系数为 1.5,财务杠杆系数为 2。如果固定成本增加 50万元,则总杠杆系数将变
为 4,解题过程如下:
根据题中条件可知,边际贡献=500×(1-40%)=300(万元)
因为,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所以,1.5=300/(300-原固定成本)
即原固定成本=100(万元)
变化后的固定成本=100+50=150(万元)
变化后的经营杠杆系数=300/(300-150)=2
所以,变化后的总杠杆系数=2×2=4
而题中给出的正确答案为6,请说明上述计算过程的错误之处。
【解答】上述计算只考虑了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化,没有考虑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化。按照上述
计算思路,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
根据题中条件可知,边际贡献=500×(1-40%)=300(万元)
(1)
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所以,1.5=300/(300-原固定成本) 原固定成本=100 万元 变化后的固定成本=100+50=150(万元)变化后的经营杠杆系数=300/(300-150)=2
(2)原
EBIT=300-100=200(万元) 变化后的 EBIT=300-150=150(万元) 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利息) 所以,2=200/(200-利息) 利息=100 万元 变化后的财务杠杆系数=新EBIT/(新 EBIT-利息) =150/(150-100)=3
(3)
变化后的总杠杆系数=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