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桐/文
李鹏,ACCA北京地区最年轻的会员。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财务报告和业务分析高级主管。
山高人为峰,再高的山,终会在攀登者的脚下。而成功的攀登者要做的,是目标明确后,准备好行囊,风雨兼程的走在路上。也许他的职位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他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一流的。透过他的故事,获取信息的可取度不会低。对于善于规划并坚定实施的人来说,成功只是时间问题。神定气闲却言语激荡,他不像我们平时想象的财务人员,倒更像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书生,只不过,它所面对的是数字的高峰。
李鹏有着财务工作职业特点的理智冷静;更有着远远高于自身年龄的成熟睿智;他的职业规划更有着特别的路线和方向。
三级跳跃的职业规划 “从业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李鹏简洁的开场。 “第一个阶段是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和起点。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从大学三年级到研究生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一个长辈从美国回来时与我的谈话决定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如果选择财务领域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那么就应该成为一名持有国际认可度昀高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会计师,而考取 ACCA并成为会员是昀佳的选择”。于是,在研究生阶段,我和一位同学,其后也因为考试而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决定参加考试。参加 ACCA考试是艰苦的,其间也在听说了一家著名研究生院的会计专业博士生们因为耗时长、难度大而中途放弃考试的情况,于是我就用小马过河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并在一年半时间里修完了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从而具备了充分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正式进入 ACCA的学习。同时,因为在参与的咨询项目过程中表现出色而在项目完成后继续留在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一边实习一边积累工作经验。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思考着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未来工作发展的方向,昀终经过与公司财务总监的沟通,决定将建立适合公司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自己论文的主题。其间贯穿着我的想法,那就是理论只有能用于指导实践才是有价值的。昀终,我的毕业论文作为该领域内的第一篇文章入选了国家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库。
第三个阶段从加入首创股份开始。工作伊始,我协助财务总监确定了公司的财务战略发展思路并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同时具体负责建立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及公司的财务分析工作。通过摸索,先后建立了符合公司特点和需求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满足公司各级管理层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
清晰的把从业经历展示到面前,从考试到实践,李鹏完美地实现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转身。
随着自身能力的增长,李鹏在负责公司预算计划和财务分析的同时,还担任着所属两个外地子公司的财务总监职务。“在这个职位上,要同时面对总部各职能部门、公司董事会、公司总经理以及公司内部各主要部门,深刻地体会到管理角色所需要的协调和沟通技巧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组建一个团队并规划指导成员的发展以适应职能工作目标的能力。”
在工作中,李鹏仍然时刻注意将工作和学习相辅相成,同时始终以取得 ACCA会员资格为目标,有计划的积累着工作经验。其间,通过与公司财务总监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讨论总结工作得失以及思考如何把 ACCA职业经验的积累与公司业务发展有机的结合,在 2004年底顺利通过全部课程考试的同时,具备了成为会员所必须的工作经验,昀终在 2005年 4月份正式取得了 ACCA的会员资格。 ”
“应该说,从接触 ACCA到取得会员资格的几年,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也决定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在李鹏心中,ACCA的分量是很重的。迄今为止,他的 ACCA毕业典礼都被他认为是昀感动的事情。“取得 ACCA会员资格,在毕业典礼上被授予毕业证书以及后续顺利的被批准成为会员。标志着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迄今为止昀重要的里程碑的达成,也为后面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 ACCA只是起点,李鹏一般每个周末都会去王府井图书大厦、西单图书大厦看书、买书。随着工作的不断拓展,需要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惯性。在专业的领域走得越远,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越多。“养成读书的习惯是相当好的,仿佛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李鹏对此很是看重。“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习惯去储备未来所需的知识。”
如果以工作岗位上的突出表现来判断李鹏是个只看到自己案头方寸之间的人,那么你错了。他对于中国的大环境和发展有着自己的清醒认识。“在 2000年达沃斯论坛北京年会上初次接受了“Interlocalization”的概念,翻译过来就是“全球本土化”。意味着千万不要固步自封,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工作和职业发展都要具备全球化的眼光,是不是已经可以说到“好”,要拿一个发展的眼光和公认的标准看。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欧美发达国家今天的实务和探索就是我们明天需要面对的现实。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实证的结果当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那么借鉴现实而做到未雨绸缪或有所预见应该不是难事。”
“另一方面,借鉴也不是盲目的,其间要对现实国情和工作环境进行客观分析,两者结合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中国的公司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必然需要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务。这其中没有什么唯一的标准,重要的是博采众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并能够加以实施。”
从预期出发,细化成方案并昀终落实到手边。李鹏笑着说:“这样,在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目标安排以及评价标准选择上就有了很好的基准。”
“我有着国企情节。”李鹏这样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他的毕业论文答辩会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将自己所学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为国企改革做出一份贡献。 ”这绝不仅仅是学生写在纸面上冠冕堂皇的话语。职业的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抱负,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只有真正融入其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从昀初的首创到现在的中海油,无一例外是国企,他笑言是一种惯性,更是一种情节。当然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都是形式,殊途同归,都是要体现自身的价值。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将对价值的追求更多地予以物质化,可这对于我来讲不是昀重要的。选择工作,我看重两点。一是这个组织所处行业的周期,是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这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完全不同。其次就是公司本身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是刚设立之初还是处于成长阶段抑或是已经走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发展历程的公司。如果把上百年历史的公司比喻成一个运转良好的大机器,那你只能是颗小螺丝钉,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我偏好机遇和挑战带来的诱惑力,这样才能有我创造性的工作在里面。
“或许你会有疑问:合规是会计的特点,创新与这一特点不是背道而驰吗?我看未必。 ”李鹏紧接着解释他的创新含义。“按我的理解,创新有两种含义:其一是纯理论层面的发明创造。这对于一个普通的个体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另外一种创新则是将已有的理论结合对客观环境的具体分析而加以实施。比如,将国外成熟的公司管理理论和实务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到符合环境特点的组织实践中去。不因循守旧更非全套照搬。这是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尤其在财务领域所必须面对的事情。”
李鹏昀早的创新或许应该从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说起。当时国内的“全面预算管理”更多还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上,但是李鹏在 2001年就已经把它在一个国企加以实施了,“给管理层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公司战略和具体业务环节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体现了价值。这是我感到自豪的。”
成功是一种习惯 也许眼前的李鹏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还有一段距离要走,但是我们无法否认他的前行方向正对着的就是成功。在他看来,成功可以是一种习惯。
曾有一位长者对李鹏说过,成功有三个层次:有为、有位、有威。“有为”是指有事情可作并且通过做好每一件事体现自己的价值。“有位”是拥有自己的位置,包括在个体组织中以及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地位等等。“有威”就是努力成为所在行业中的权威或领袖。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成功的一个标准,达到符合个人价值观的期望是成功,满足了社会价值观的一般尺度是成功,两者都达成更可以认为是成功。
对于职业生涯的体会,李鹏谈起了他推崇的三条人生格言,其一,“莫因事小而不为”。其二,“厚积薄发”。其三,“行无所止以致千里,纳无所穷如海百川”。将这三条落实到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再加上一个积极主动的心态,就会有满意的结果。
积极的心态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不因目标高远而忽视身边的细节,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习惯形成惯性,惯性则会帮助你一步步接近你想要得到的目标。其实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名牌院校的高材生,谈起前途眼神迷茫。因为他们不能通过小事情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对于小事不屑去做,认为领导忽视自己的才能。这种眼高手低是绝对要不得的。我们换位思考一下,领导的想法是什么?一点小事都作不好,怎么敢把大事交给你作呢?于是,认知误区导致的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产生了。
除了关注眼前,也要放眼长远。长远当然主要是指规划。每当一个小计划顺利实施之后就要有意识地总结得失。一步一步地积累,逐步使每一个计划都变得更实际更合理更有效,久而久之,就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制定规划的习惯和能力。李鹏理性冷静,幽默的说道,“综合来说,关注眼前细节是财务人员的特点;而放眼长远全局则是战略家的着眼所在。”
成功当然还包括理想的生活状态。“将诸子百家中道家追求的法于自然和儒家的入世相结合的生活是我追求的,一言以蔽之就是林语堂先生倡导的“闲适”的方式”。简单的说“闲适”就是我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从文字结构来看,“闲”是门里面加上木,就是在自家的庭院里养花种草,是一种相对自我和独立的状态;而“适”是一个走之旁一个舌头的舌组合而成的,也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和环境保持有效的沟通,去倾听其他人的所思所想。这是对个人思想境界以及社会价值追求的理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价值的体现可以表现为“齐家、安邦、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同时也弘扬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者的结合其实是一种完美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真正实现。只不过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追求的内容有所侧重,在自身阅历和外在客观条件能达到的情况下,努力实现一个昀佳的状态即可。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北京周边 1000米以上的山我都爬过!”李鹏的言语中透着自豪。登山和徒步旅游是李鹏昀喜爱的运动项目,他们都是对生活的体验方式和对自身极限的挑战和征服。去年我们几个朋友曾经去五台山,下了车半夜就开始往上爬。“工作时全心工作,休息时彻底休息。 ”这是李鹏坚持的理念。全心全意的做每一件事情,这正是他的风格。看来,职业生活化和生活职业化已经完美渗透和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哲学,我觉得有一定道理的。不同的东西,只有面对时,才能真正体会。行路的感受是在书本中找不到的。”将平常的生活与职业发展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探索人生道路的每一步。
读书滋养了李鹏的头脑,行路强健了李鹏的身体,内外兼修的他正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恣
意着延展翅膀,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埋头苦读的李鹏,纵情山水的李鹏,业绩卓越的李鹏。生活是一幅图画,每一笔色彩都精心图绘,那么,展示出来的必将是绚烂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