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6年6月 总第6期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新会计准则第 4号、第 28号


车继成/文
  作者简介:哈尔滨市松北财政局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总会计师、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
  (一)企业会计准则 4号——固定资产与旧准则对照表
  项目 旧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 说明
  定义 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 删除旧准则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条,同时对使用期限进行修订。3、单位价值较高。 度。
  确认 旧准则没有涉及 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本条为新增加内容,对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后续支出要确认为固定资产成本。
  计量 1、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2、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1、固定资产成本实际上是以现值入账的,按期计提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要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计入财务费用。 2、新准则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双方确认的价值不公允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3、新准则没有对接受捐赠和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进行规定。 4、新准则对于减值的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号—资产减值》处理,删除原准则第 26条到 30条的规定。
  报告 企业应当披露下列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信息: 1、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2、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 3、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包括期初和期末各类固定资产账面总金额及累计折旧总额,以及各类扩建、处置及其他调节项目的金额; 4、当期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及当期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5、在建工程的期初、期末数额及增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 2、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 3、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 5、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新准则披露对原有旧准则披露删除了 5、7、8、9,同时增加了第 4条和第 5条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减变动情况; 6、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
  6、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 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 额; 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7、已承诺将为购买固定支付的金 额; 8、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9、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 产账面价值; 10、已退废和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

  例: 甲公司 2006年 12月 31日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分五年期付款,于每年年末支付 100000元,购 入后进行建造、安装并于是 2007年 12月 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在安装过程中支付相 关的安装费用 20920万元,折现率为 10%。(不考虑计提折旧)   
解析:付款额现值=100000×(P/A,10%,5)=100000×3.7908=379080元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379080+20920=400000元
   借:固定资产 400000
    贷:长期应付款 379080
     银行存款 20920 2007
  年支付利息时应计利息=379080×10%=37908元
   借:长期应付款 62092
    在建工程  37908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008年到 2011年应计提的利息=379080×10%=37908元
   借:长期应付款 62092
    财务费用  37908
    贷:银行存款   100000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 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与旧准则对照表

  确认 会计政策 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原旧准则只强调不切实可行时,只采用未来适用法,则新准则要求分两种情况来处理。
  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1、企业对于发现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2、本期发现与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3、本期发现与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新旧准则对比而言,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但对于前期重要差错更正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新准则明确称为 "追溯重述法"。
  披露 会计政策: 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以下事项: 1.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2.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 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会计差错: 会计政策: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有关的下列信息: 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1.会计政策变更披露:增加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等信息。 2.前期差错更正披露:增 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以下事项: 1、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 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 加披露"前期差错的性质 "、"无法进行追溯重述 2、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 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 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 况。 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 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
会计差错: 正情况"等信息。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 另外,新准则第十八条 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 还增加了 “以后期间的 1、前期差错的性质。 财务报表中,不需要再 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 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 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 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 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 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 的信息”。 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例:
甲公司 2006年 12月 31日发现 05年有一项无形资产没有摊销,金额为 20万元,所得税申 报中也未包括这项费用。企业所得税税率 33%,盈余公积计提比例 15%,要求采用追溯重 述法会计处理:

  1.计算影响数: 05年少摊销 20万元,所得税多交 6.6万元,税后净利多计 13.4万元,盈 余 公积多提 2.01万元。
账务处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20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调整应交税金(假设税法允许调整):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      66000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000
  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           20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00
  3.调整 05年报表:
   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调整减少 20万元;应交税金减少 6.6万元;盈余公积减少 2.01万元;未分配利润减少 11.39万元。利润表上年数调整增加管理费用 20万元;所得税调整减少 6.6万元。 资本充实责任是基于公司的充实原则而施加于公司股东的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是《公司法》规定的法定责任。《公司法》要求股东在公司设立时即足额缴付出资,这是股东的法 定义务,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对价。在股东未履行法定义务时,现行法律对其股东资格并不予 否认,但是股东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