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本刊高级编辑,正保会计网校中级、注会考试辅导专家。
2006年对于财会人来讲是不寻常的一年,财政部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布了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7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完全依据新准则有关内容编写,体现了新准则的理念。如何顺利通过《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是广大考生尤为关注的问题。
一、大纲、教材的体系和基本结构
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共分为20章,可总结划分为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会计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内容。考生应掌握和理解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及其运用。
第二部分:会计要求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包括第二、三、四、五、六、七、十和第十三章内容。这部分内容对资产、负债、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分别进行了阐述。考生在学习时应特别注意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问题,即应注意把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初始计量金额的确定、后续计量及有关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比如在学习第三章固定资产时,应围绕固定资产的确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取得时的计量),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持有期间的计价以及期末计价)以及相关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进行学习理解,考生在学习后若能合上教材在心中将本章内容依据此线索一一默记阐述,那么也就掌握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财务报告,包括第十九章内容。该部分内容属于重点内容,掌握该部分内容的前提是很好的掌握前面章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部分内容往往结合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出现在主观题中,分值之重,不可小视。考生在复习时应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等内容。
第四部分:特殊业务,包括第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和第十八章内容。这部分内容也非常重要,考生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每一类特殊业务的特点,掌握每一项特殊业务的账务处理。这部分内容资产减值和外币业务完全属于新增内容,其他各个章节变化也非常大,尤其是债务重组、所得税、借款费用,其处理思路和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结合财务报告调整的主观题,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以及对财务报告的调整等问题也应特别关注。
第五部分: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该部分内容以熟悉了解为主,从历年的考试规律来看,主要出现在客观题上,每年分值在3~5分。
二、制定学习计划和阶段目标,不断自我督促和检查
今年《中级会计实务》内容较多也较新,包含了许多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而且许多新概念、新方法(如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都是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再加上今年教材下发较晚,因此,留给考生复习准备的时间不算充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生不妨将总目标划分为多个阶段目标,即在一定的时期完成一定的内容,达到既定的要求,然后依据各个阶段目标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小的学习计划(即复习时间表),可以具体到每天、每周,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看书都只看前几页,到头来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认真研读大纲和教材,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大纲是考试的纲领,教材是复习应试的重要参辅资料。一般来讲,考试大纲和教材包含了考试命题范围和答案标准,考生应按照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回答试卷中的相关问题,否则难得高分。在辅导过程中总听到有考生咨询时间太紧,可不可以只听课不看书?要知道,会计考试的特点是覆盖面广,系统性强,辅导班的讲座主要是针对重点难度进行系统讲解,而通过对大纲和教材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回味,无疑能够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不再感到晦涩难懂,所以,一定要认真研读大纲和教材,把握其精髓。若时间不允许,可以有选择有条件的放弃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四、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有考生常有这样的困惑:我看了××遍教材;听了××遍讲座;做了××套模拟题……,可为什么只有这么点分?播种了却没有收获,付出了却没有回报,从而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这样的考生显然功夫下了不少,但关键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俗话说“成功之门常为智者开启”,这里的“智者”可以理解成“有心人”,在学习上不能盲学蛮干,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第一个阶段的学习是长期而艰苦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要花费总时间的二分之一。考生应按章节先细读大纲和教材,在阅读过程中要标出重点和疑问点,然后去听一下老师的讲座,这时候听讲座要比不看大纲和教材直接听讲座效果好很多,通过专业辅导老师的精辟讲解和举例,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开心中的疑团,课后还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典型的练习题,通过做题可以更好的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逐渐总结出考试的重点和规律,发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提高。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考生还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克服遗忘规律。人对于新鲜事物容易接受也更容易遗忘,在学习时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一般来讲,开始时已经熟悉会做的题目过了2~3天再看到就有很多不会了,鉴于这种情况,考生在复习时应将不断温习穿插在第一遍的复习中,这与第一轮复习的时间长也有很大的关系。具体可以这样做,比如在学习第三章的时候,同时要温习第一章的内容,重新练习巩固第一章学习中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在学习第四章的同时温习第二章的内容,以此类推……,这里只是举例说明这种方法,考生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案。
2.学会使用不同的标记标识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以及不会做的题目。有考生平时“眼高手低”,只看只听而不想动手做题,更不消说反复练习巩固了;相反也有一些考生热衷做题,不爱看书也不爱听讲,只想“练尽市面习题,笑傲考场试题”。这两种情况都不可取,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做题,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练题,但要讲究方法。首先选择一本高质量的辅导资料,这类资料一般讲解系统且精练,习题全面而又经典,资料不宜过多,一本即可,关键是要好好做,对于每一遍做错的题目或不会的题目都要做出自己的标记,以便后期的复习巩固和时间的有效利用。有的考生对资料非常爱护,考试过后资料依然崭新如初,其实会学习的考生不是这样的,上面会有各种各色的标记,任何时候翻看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都能够一目了然,从而对第二、三遍的复习总结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针对重点、难点知识点的复习巩固,这遍复习速度会比较快。考生仍要翻看教材,对于前面复习过的有标识的部分要注意检查是否掌握,这个阶段练习题方面首先要对之前作过的有标识的难题、重点题目进行演练,其次要练习一些典型的题目,通过做题可以更好的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应试水平。
第三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全真模拟演练,通常在考前2周进行,最好是两天一套试卷,首先在既定的时间内答卷,然后自己对照答案做出评估,对于做错的,不会的内容切不可忽视,这正体现了您薄弱的环节,要寻找根源,将问题解决。 通过精心的复习和准备,考生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战胜胆怯心理,认真填写答题卡,仔细阅卷,合理分配作题时间。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尽量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拿不准的题少丢分。相信您一定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