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7年4月 总第16期

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

学院介绍
  伦敦商学院成立于1965年,位于金融业发达的老牌欧洲金融中心──伦敦。从成立之初,学院便致力于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以及促使他们迈向成功特质的领袖,努力把伦敦商学院办成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商学院。
  近年来,伦敦商学院非常注重学院国际化的发展,并把国际化作为学院最大的一个特色。从学校人员构成来看伦敦商学院的教师队伍来自世界上32个国家,从众多人才中精挑细选出来;而学生则来自世界上的130多个国家,其中85%的学生非英国本土,目前,在学院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学生当中,大部分也都来自于海外。该院创办以来已经毕业的25500名校友,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各行各业,许多都已经成为各领域的领导者。
  从学校的国际排名来看,在金融时报2007年1月29日发布的最佳商学院排名中,根据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商学院的国际化程度、商学院的思维创新情况统计,伦敦商学院排名世界第五(仅次于美国的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斯坦佛商学院),而在欧洲的所有商学院中,伦敦商学院排名最高。从专业情况看,伦敦商学院在商学和管理学方面具有国际领导地位。
  除了国际化特色外,伦敦商学院对研究也非常重视。学院在跨学科研究方面有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技术学院、私募投资学院,由机构发起成立的有莱曼兄弟女企业家发展研究中心、管理创新实验室,此外还有针对各个研究课题的众多研究中心,这些机构的不断发展创新,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了众多有影响力的论文,扩大了学院在研究方面的知名度。
  伦敦商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非常有竞争力。在当今就业市场不景气、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伦敦商学院的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据学校统计,2006年MBA毕业生有66%的学生在毕业前3个月就获得OFFER,毕业后3个月的就业率更达到96%。从薪水情况看,与毕业生就读MBA之前获得的薪水相比,他们的平均薪酬水平增长了79%。从就业方向来看,伦敦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平均而广泛,大致上呈现金融财务业、管理咨询业以及工业等产业。

课程介绍
  目前伦敦商学院开设的课程有:工商管理硕士(MBA)、财务硕士(Masters in Finance)、高层主管工商管理硕士(EMBA)、博士,另外还提供国际企业高层经理有关商学和财务的教育训练。限于篇幅,这里仅对博士课程项目做一介绍:
  学校的博士学位学制4~5年(通常完成要5年),大约有70名博士生,一旦学生被录取,就将得到全额奖学金,学生可以选择会计、经济学与财务学、管理学、管理科学与操作、市场营销学等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以会计来说,目前伦敦商学院会计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有形资产的估值、企业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证券分析、资本市场上财务报告的特征、兼并收购、会计准则、国际会计、业绩计量等。
  从在校博士生的反映来看,由于伦敦商学院的博士数量较少,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而学生和这些国际顶级研究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学院对博士生的教学非常重视,对博士生进行了严谨的理论和方法训练,这给学生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学院每年都有很多参加大型国际研讨会的机会,这对学生研究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如何申请
   对于有意申请伦敦商学院博士的学生来说,必须在每年的1月15日前提交申请表,由于申请者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大概只有5%的申请者最终能获得录取。对于申请人员来说,必须完成本科学业并获得相关学位(许多申请者都具有硕士学位),同时要求申请者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优异,具备较高的成绩积点,通常要求成绩是班级中前10%。学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每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挑出一定数量的人员列入名单,邀请他们到伦敦商学院来会见教师、参观校园,进行面试(通常在2月份或3月份)。因故不能参加者学院将根据情况对申请者进行电话面试。在面试后学校将会综合申请者各方面的情况决定是否录取了。
  对于申请人员来说,要准备哪些材料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填写申请表(可到网上下载也可在线填写);二是要求两封机密推荐信(要求推荐人在信封封口处签章,学院网站上提供了推荐信的参考格式);三是申请者在校学习成绩证明;四是要求近期的GMAT或者GRE的成绩(成绩5年内有效,必须说明的是,如果GMAT的成绩低于650,进入面试名单的机会不大;如果提供的是GRE成绩,在计量和分析部分测试正确率必须在90%以上,对于会计学、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申请者最好提供GMAT成绩,而其他专业最好提供GRE成绩);五是要求托福(TOFEL)的成绩(母语非英语的国家)。
                                            刘丽玲/编译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