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7年5月 总第17期

墨尔本商学院(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

  墨尔本商学院,坐落在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国际化都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在管理学教育方面,无论是在澳大利亚本土还是整个亚太地区,墨尔本商学院都是一所极具影响力的商学院。

历史回顾
  墨尔本商学院成立于1956年。从1963年起,学院开始提供工商管理硕士的教学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墨尔本商学院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国家级管理学院的地位。从那时开始,学院在课程的多样化方面取得了进步,相继增加了EMBA、管理学硕士课程、市场营销学硕士课程。2004年,墨尔本商学院与Mr Eliza商学院(Mt Eliza Business School)合并,使墨尔本商学院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提供管理学教育的商学院。在学院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院在学术和与企业界的联系之间保持并重,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水评,也重视来自企业界的经验,二者并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该校的MBA课程、行政管理课程是世界上最好的课程之一。

办学特征
  墨尔本商学院有三个特征。一是定位全球,即全球性,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院的管理人员,都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国际化的经历。二是学术与商业并举,学院在1951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既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同时也保持与企业界的广泛联系。目前学院55%的股份由澳大利亚的企业所拥有,45%的股份为墨尔本大学拥有;董事会的成员由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精英组成;商学院开设的每一个项目都由商界领袖、学术界专家领导,同时得到了许多企业的参与。三是领导力,墨尔本商学院在管理学和行政学方面独具特色,其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领导人。

课程介绍
  从学校提供的各个项目课程来看,学院一直鼓励学生在学术和商业领域取得成功,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还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技能。从项目上看,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普通的管理学项目,如MBA项目、EMBA、管理学硕士学历课程等;二是营销类课程,有市场营销硕士、管理学(市场营销)硕士学历课程等;三是创新类课程,有管理学硕士(创新)等;四是研究类课程,有管理学、管理科学、市场营销方面的博士课程,管理学硕士课程(研究类)等;五是领导力课程,这是提供给企业领导人的学历课程。无论哪一类课程,都有独特的墨尔本商学院的特色:即所谓的“墨尔本体验”──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使其成为学院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学院的教学是有针对性的,一旦你成为墨尔本学院的一员,无论是教学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会对你足够重视,你能够和老师、管理人员互动,并获得他们一对一的支持;第二,学院是一所专业化的学院,学院专注于商学领域的教学,那也是学院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此外,学院与澳大利亚商界有广泛的联系,在过去40多年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投资,改善了学院的各种办学条件;第三,学院提供给学员能够改变命运的商业教育课程,在研究的过程中重视对商业知识的创造和运用,从而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就业前景。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对影响力的调查,该校的MBA课程和行政教育课程被列为世界上最好的课程项目。同时该校的校友组织非常有影响力,目前大约有10000名的校友分布在世界上的52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校友联系。

脱产类MBA课程介绍
  下面以该校最具影响力的MBA(脱产类,下同)课程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墨尔本商学院的MBA项目由于使用多样化、高质量的教学方法而极具影响力,该课程学术上活力十足,是世界上最具声望的MBA课程之一。例如团队合作,对于该项目的许多课程,要求来自世界各地学员的共同参与,来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通过该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压力下进行管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又如,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演讲,也有案例教学和真实体验等方法。此外,比较有特点的是学习承诺(study commitment),即要求每位学生每周在课下都必须对每门课程学习3个小时。
  该课程的定位是促进学员的职业发展,帮助学员掌握个性化的领导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学员从专业知识的领域延伸,使其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学院聚焦当前管理学的最前沿课题,使用来自澳大利亚、亚太和全球的案例来训练学员。
  该校MBA课程由10门必修课和10门选修课组成,学生可以选择在16个月完成课程,也可以要求在20个月完成课程。该课程每年1月、9月开学,开学前2周就要求学生到达学校,以帮助学生熟悉环境。
  2006年,该校脱产MBA课程的学费是50000澳元,国际学生还必须支付2500澳元的录取费用,484.5澳元的健康保险(个人)。另外,学生每完成1门课程,还必须支付该门课程的费用(2500澳元)。更加详细的介绍,可参考该学院的网站http://www.mbs.edu/

                                           刘丽玲/编译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