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在前不久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合格的会计师和其他专业财务人员日益短缺。欧洲和亚洲地区尤为突出。在比利时,会计居然成为最紧缺的人才,在英国,“四大”不得不为了招到的会计人员加薪。
在我国,会计人才短缺的状况似乎并不突出。现在仍有一些会计专业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会计人才与其他人才有所不同。衡量会计人才更多的是“证书”和“经验”,而不是学历。证书有时甚至可以和能力等同起来,但学历只能算作一种辅助。
我国合格的会计人才也是短缺的。一家香港在大陆的分公司招聘一名会计,收到应聘简历几百份,但最后发现其中没有一份中意的简历。经验丰富的缺“证”,证书全的没经验,学历高的只有学历,看上去一表人才的缺乏基本的会计素养,各种条件都具备的年龄又偏大,如果再把英语这一项填上,就更找不到人了。总之,找到企业称心如意的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国会计人才的短缺是结构性的,概括起来还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没有必要对会计专业悲观,要用超前的眼光去选择专业或定位职业方向,有的人看到现在会计专业比较冷,于是一些喜欢会计专业的人也开始打退堂鼓。如高考选择专业,有的人看到这个专业现在不好就业,于是就选择热门的容易就业的专业,结果几年后,发现热专业变冷了,而冷门专业又开始热起来。比如“人力资源”和“金融”专业,在95~97年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人力资源是冷门专业,而金融是热门专业,结果等到2000年后,连一个人力资源的本科生大企业都会去抢,研究生就更别说了,而学金融的很多都改了行。这就如同炒股,已经涨上来的不要买,买了肯定赔钱,要买“潜力股”。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流传着一个滑稽的故事,说:“路边的电线杆倒了,砸死10个人,结果9个是注册会计师。”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注册会计师都多如牛毛了。实际情况如何呢,我国的注册会计人才缺口仍在20万~30万之间,而且缺口在不断增大。我们错就错在一直以静态而不是动态的眼光去看问题,只要就业市场出现一些风吹草动就说饱和。在前几年,依靠考试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才有3、4万人,明显感觉注册会计师很短缺,通过五科去事务所谋高薪如探囊取物一般,自然很有优越感,而现在随着通过的人数增多,事务所招聘也不光看有没有证了,还要看其他条件,于是一些人的优越感没有了,自然会心态复杂。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注册会计师的增加数量未必赶得上这种需求。2003年的时候大家都说电力不会短缺,一些计划的电厂都纷纷下马,等到了2005年,电力紧缺的状况凸现出来,沿海一些企业不得不拉闸限电。发达国家会计人才前几年不也说饱和了吗,“四大”都在裁员,没过两年,会计居然成为最紧俏的香饽饽。从这个角度说,随着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庞大,逐渐走向大众化,可能有一天就会和“会计证”一样,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基本门槛。
所以说,立志于把会计作为事业的人应该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欧美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士都在向这个行业靠近,因为这个行业有许多众所周知的优势,简单说就是必须要有真功夫,否则很难混饭吃。这个行业的市场没有萧条期,只是人才的发展需要加快脚步。
《财会学习》编辑部
2007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