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7年9月 总第21期

“通胀”逼近,企业如何应对

  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七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同比达到5.6%。对消费影响最为直接的是,猪肉、蔬菜等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专家认为,我国近期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央行在8月21日晚间宣布,自22日起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和0.1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这是央行本年内第4次加息。另外,7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了财政部申请的1.55万亿特别国债,首批6000亿元国债在8月底发行。
  通货膨胀一般是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两个因素引起的,但在通货膨胀恶化的时期,需求和成本两个会共同作用,形成螺旋形通货膨胀会计,这时人们容易形成恐慌心理,造成通货膨胀难以在短期内抑制。但一般认为,如果没有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支持,通货膨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央行加息和特别国债的发行都是从抑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入手,把通货膨胀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企业来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面对步步逼近的通货膨胀,改用什么样的策略应对,以减少损失,渡过难关。
  在通货膨胀或“准通货膨胀”时期(国际的标准是CPI涨幅时期超过3%视为通货膨胀,超过5%视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物价不断上涨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国家紧缩银根,即使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很难贷到款。此时,因为应付款项在不断贬值,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应付款项的支付,越迟支付对企业越有利。由于货币性资产在不断贬值,而进货成本在不断上涨,应尽快把货币资产转换为生产物资,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对于赶在通货膨胀时期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的企业,如果情况允许,尽量推迟发行,如果不能推迟,为了避免发行失败,企业就需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在通货膨胀时期,不宜以固定利率方式进行债券筹资。因为在通货膨胀时期,固定利率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息率非常低,甚至是负利率,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不愿购买固定利率债券。对于股票融资来说,在通货膨胀时,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降低,必须增加股利的发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股股票的吸引力,使企业的股票得以顺利发行。
  企业面对通货膨胀,很容易将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下游企业,然后下游企业继续转移,这样企业无休止的转移行为将导致市场价格一轮又一轮排浪式上涨,这对国家宏观调控造成障碍。我国以往的几次通货膨胀已经让监管层领教到这种“群体恐慌”行为的可怕。所以在通胀时期,企业既要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又要保持理性。
  总之,如果通货膨胀到来,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是普遍性的,此时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切莫产生恐慌心理。因为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其实比通货膨胀本身更加可怕。
                                                                         《财会学习》编辑部
                                                                             2007年9月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