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注协在京召开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座谈会。政府有关部门、部分“走出去”企业的代表和国内大型事务所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共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之路。
自从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并购香港的何锡麟会计师行后,会计师事务所如何“走出去”,就引起了多方关注。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是配合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整体战略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国门不仅适应全球经济融合的大环境,而且也是为自己的民族企业服务的紧迫任务。这客观上为那些具备“走出去”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商机。
但是,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史较短,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对国际环境也缺乏透彻的理解,目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等等,这些都是对会计事务所“走出去”战略的阻碍因素。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若想进军国际市场,至少需要从四个方面努力。
一、理顺业内竞争秩序,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状态,只要身处这个行业的人,都有一定的认知。过去几年,虽然市场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相应扩大了,但其增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竞争者加入的速度,随着新所的不断成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被摊薄,行业的生存环境出现恶化趋势,有的事务所甚至在亏损经营。
以北京市为例,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北京市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就从200余家增加到近500家,数量增加一倍。而业务量显然不可能增加一倍,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状况,威胁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会计师事务所要“走出去”,首先要自身做大做强,做大做强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和环境。这个行业要提高竞争力,首先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若想提升发展的水平,达到“中介行业排头兵”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障会计师事务所普遍能有一定的利润,要保障从业人士能拿到竞争力的收入,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这个行业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否则,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就如涸泽而渔,发展没有后劲,自身不能发展,“走出去”的目标更加无从谈起。
目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国内市场的抢占速度加快,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走出去恐怕也是在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的无奈选择。由于国际四大所都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国内事务所在与其竞争中不占优势。所以,如何挖掘我们自身的特色成为关键,这也是国内事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面临四大的竞争,要充分发挥我们国内事务所的优势,因为我们更熟悉国内的法律和企业的运作情况,对国内企业文化也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这就是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升国内事务所的发展水平。
二、开展多元业务,吸引复合型高端人才
国内事务所的发展水平落后的标志就是我们的业务过于单一,审计业务在所有国内事务
所中都占据了绝对比例,而相对风险小、收益高的管理咨询、税务咨询等业务没有什么发展。而从国际四大来看,它们在2000年的时候,咨询业务就占到了总收入的七成。尽管在安然事件后国际四大的审计业务和咨询业务已经在形式上分开,属于不同的公司,但是双方之间仍是紧密的合作关系,咨询业务的发展和扩张并没有停止。
国内事务所因为缺乏相关的人才,造成在拓展多元业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国内事务所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最优秀的人才普遍流失到企业和国际四大所。从目前国内事务所人才的知识结构来看,普遍都是只具备单一的审计知识,而相关的知识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这个行业薪酬水平不高,工作量大,让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望而却步。
国内事务所领导层的眼光也阻止了国内事务所的发展。由于国内事务所的领导层许多都是从审计部门脱离出来的,似乎只精通和熟悉审计这个领域,对陌生的领域不敢尝试。对于咨询业务来说,虽然都知道这是一块很赚钱的业务,但很多人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何种服务,也不愿冒风险。
企业作为客户往往都是很挑剔的,企业长期以来对会计师事务所形成的“查账”印象让它们对咨询业务持质疑态度,并不认为外部专业人士比自己更熟悉企业,更懂得管理企业。事务所的优势是更熟悉税务和法律,劣势是对企业的了解不够全面。一些企业人士说,他们到企业的时间并不长,有时连企业账目都不熟悉呢,怎么可能熟悉企业的管理,又怎么可能对企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所以,提升企业管理的认识是国内事务所介入咨询业务的关键。
三、学习国际规则和法律,借鉴国际所发展模式
7月25日的座谈会上,来自中石油集团公司的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从中石油海外发展的体会看,企业走出去海外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需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审计业务,包括海外项目和子公司的审计。二是税务咨询,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税务申报和日常业务咨询,通常是请当地的会计公司比较多一些;一方面是纳税筹划,海外企业这方面的需求比国内企业更多一些。三是管理咨询,主要包括海外一些项目的收购和兼并当中的事前尽职调查等。这说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完全大有可为。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走出去,必然面临着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这就要求熟悉所在国的法律和习惯。这对我国事务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比如美国,其法律体系十分庞杂,如果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去美国工作,就难以在短期内通悉美国的相关法律。
我认为可以借鉴国际四大所的发展模式,即实现业务的本土化。通过吸引相当一部分的所在国员工加盟是迅速适应当地环境的最好办法,在所在国员工的协助下,迅速融入当地的商业环境。此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短期内拓展到业务,其突破口就是以民族企业的业务为起点。
与民族企业结成战略伙伴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一条捷径。我国现在美国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在英国、新加坡、日本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这客观上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
四、制定发展步骤,按部就班推进“走出去”战略
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国内事务所要“走出去”是不可能的。国内事务所需要得到国家在政策方面、国外商业环境资讯等多方面的支持。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做了明确指示,他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取得国际话语权,必须要走向国际市场。”王军指出,要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契机,带动行业“走出去”。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王军副部长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三大发展战略,即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和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
与这“三大战略”相配合,王军副部长还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市场”、“四大支柱”的提法。“一个目标”,就是要把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成为中介行业的排头兵。“‘两个市场’,就是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四大支柱’,包括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信息技术系统、行业制度建设和协会建设。这种提法连同三大战略被成为行业发展的“路线图”。
在7月25日的座谈会上,刘仲藜会长在座谈会上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期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自身跨越的重要机遇。他希望 “走出去”的企业进一步加深对国内事务所的了解,借助并发挥好他们的专业服务功能,积极探索行业“走出去”之路。刘会长还指出,要加快建立“走出去信息平台”,搞好行业“走出去”信息服务工作;积极组织相关事务所赴境外考察,找准“走出去”的突破口,鼓励和帮助有愿望、有决心、有基础的事务所“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