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7年12月 总第24期

用心打造梦想的舞台
——记红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海泉

  与李海泉的相识源于偶然。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他与很多人交换名片并交谈沟通,让人们在看到“红日”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温和的热情。而采访期间,倾谈过后,更让人感慨,这是一个胸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
初冬的阳光柔和而温暖,透过玻璃窗,斑驳地洒在宽大的办公室。记忆的闸门打开,李海泉梳理着自己的过往和思想,并与我们一起分享。


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要说李海泉,就要谈到红日,因为李海泉和红日的事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1997年,李海泉的身份是四川省财政厅法规处主任。仕途前景一片光明的他,却出人意料选择了离职下海。那时候,财政厅从没有人主动离职,由于无先例可循,以致于办理手续的工作人员有些忙乱,不知从何办理。
  谈起下海的原因,李海泉笑着说,“在机关里面,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事情;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想要创业,机关里面缺乏创业需要的土壤,也找不到与我相同的价值理念。于是,毅然下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政府中少了一个官员,而中介行业,多了一位踌躇满志的创业者。离职后的李海泉为自己的梦想——打造四川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全力以赴。
  为什么给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起名为“红日”呢?打了一条红色领带的李海泉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反问道“你看过黄山的日出吗?”
  “凌晨三四点钟,黄山观日台上就有很多人在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也是其中一个。但是那天特别奇怪,时针都指向八点了,太阳还迟迟不肯露面。”人们纷纷下山,因为“今天看不到日出了。”但是我没有随波逐流,当时心中固执地认为:“如果今天能看到日出,我的人生就会有无尽的希望。”或许因为当时年轻,秉信“天人合一”的思想吧。于是,坚持等待,而姗姗来迟的太阳最终也给了我奖励。日出的一刹那,我心中充满了激动、激励。从那天起,朝气蓬勃的红日就在我心中扎了根。所以,在注册公司名字的时候,“红日”这两个字从心中跳出来,自是最合适的字眼了。”
  红色,在中国历来是喜庆的象征,也是让人联想到热情和向上的色调,与中国传统基调基本吻合。现在红色也是红日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色调,更是李海泉最喜欢的颜色。桌上的电话和笔记本电脑都是红色的。“只要能选择红色的,基本上就不做第二考虑。”李海泉爽朗地笑道。

晨会,唱国歌振奋精神

  从四川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所到四川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再到迁址北京,从全国百强的96位到如今的38位,红日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完成蜕变。对于自己一手创办的红日,李海泉说,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不断健康成长一样,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而这背后,有李海泉与众不同的理念支撑。
  “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人说一些相悖的话,要学会理性分析,但大可不必太在意。”
  “无论在红日还是在整个行业,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尊重自己,相信自己,要知道自己干什么。有时候,需要这样的勇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李海泉整理着思路。“在红日事务所,每天有晨会、晚会,晨会八点就会开始,部门经理以上的领导都要参加,在会上还要唱国歌。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经典的歌曲,能起到振奋精神作用。联想到国歌的产生背景,我们也可以延伸开去,看看现在的行业竞争和背景,让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奋进,不要等到‘敌人’机枪架起才去努力,不要等到快倒下的时候才后悔没有崛起。对于唱国歌,刚开始有些员工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缺乏必要性,但是慢慢时间久了,就会转变。”李海泉解释说。
  “马斯洛有一个人生自我价值的金字塔框架,我也有一个类似的比喻。”李海泉说道,“小我、中我和大我。人首先是为小我而活,比如身体健康是1,快乐、财富都是1后面的0,只有身体好,才能拥有别的东西。否则,那些0都是空谈。然后是中我——家庭。而家庭又分为两种:先是小家,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家庭:爱人、孩子、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其中,你要爱他们,因为他们会给你力量。再有就是大家,就是公司和公司中的每一个员工。公司也是一个家庭,要热爱公司。在我看来,爱分为很多种,批评也是一种爱,甚至,让人离开也是一种爱。如果各自不认同对方的理念,对于员工,就是浪费生命;对于公司,是不和谐的音符。既然对双方都是伤害,那就走人——都不要浪费时间才是最正确的事情。大我,那就是爱祖国、爱民族。”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几乎每一个从事会计师事务所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四大”。李海泉也不例外。
  什么才是成功?在李海泉眼中,他的成功是要打造属于自己民族品牌的会计师事务所,要走向全国,更要走向世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向“四大”学习,然后超越“四大”。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扎根于现实。只要我们学习的速度够快,加上我们对自己的国情的了解程度,就会超越他们。学习的速度超过“四大”适应国情的速度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李海泉看来,超越“四大”并不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他把这当作自己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有一个三十年的计划比喻。“前十年是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是学习,要求我们放下身段,去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但在学习中不忘自己创新。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既然联想可以收购IBM个人电脑部分,海尔也能成功走向海外。会计行业也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第二个十年,就是战略相持阶段,也是属于肉搏战的时期,现在就有些许这个味道了。比如在一些招投标项目上我们已经能和他们竞争。最后十年属于战略反攻时期,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强大,企业不断走向海外投资上市,国外企业来到中国,这些都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支持,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广阔天地所在。
李海泉把个人成功与企业的成功融为一体。红日是他的事业,现在更是承载着他的梦想。
  “超越‘四大’,有很多人说这是空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却觉得,先要敢想,如果想都不敢想,一定不可能成功。想了,再去做,还有一半成功的机会。敢想之后,再采取大量的行动,加上我们在行动中充满智慧、聪明,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不敢想,不去做,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都说;舞台有多大,财富就有多大。
  “圆了梦就是成功,现在还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李海泉很坚毅地表示。
  做事业,李海泉有一个三个100的五年计划。也就是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公司培养出100个百万富翁、100位讲师和100位专家。对此,身为董事长的李海泉充满信心,“这是给大家的机会,也是激励的方式,前提是,员工自己要努力,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很多人耕耘时候不努力,收获时候又会埋怨自己的篮子里面果实太少。”
  “要让努力工作成为一种快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会变成一种需要。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那个时候才成为一种需要呢?现在就应该这样。既然快乐也要工作,不快乐也要工作,为什么不索性就开开心心地工作呢?全把目前当作是共产主义的萌芽时期,把工作当作需要岂不是更好?!


努力,方能让樯撸灰飞烟灭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李海泉的会计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但还是有朋友笑说,他是入了错行的,如果去做房地产等行业,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历史无法假设,继续搞好会计事业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李海泉心中,随着将来的发展,还是要延伸到其他行业的,比如金融和房地产,都在自己的筹划之中。都说,十年磨一剑,现在他在会计行业摸爬滚打也近十年,自然拥有更大的雄心壮志,然后全力以赴将想象变成现实。
  那么,梦想照进现实是需要人才的。李海泉的用人之道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德是最重要的。厚德方能载物。能力是第二位的。当然德才兼备是最完美的人才,也是千古不变的两条标准。”接着,李海泉话锋一转,说道“三国时期曹操的‘唯才是举’并不适合所有的领导者,因为这需要很强的控制力,这其中也有很高的风险,唯才是举会使你发展最快,但是颠覆也最快。”
  “找到优秀人才后,就要争取双赢。所谓双赢就是付出与回报要成正比。可是何谓正比呢,这就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大家都拿自己该得的那部分。然后不断努力,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智力水平以及资本投入来量化自己的收入。”
1998年10月红日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五年后实现了最初的誓言——做四川最成功的会计师事务所。这在当时很多人以为是天方夜谭的念头让李海泉变成现实,靠的是什么?“拼命工作!”李海泉只给了四个字的答案。
  都说,“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但是,现实却是“如果不拼命工作,谈笑间,樯撸怎么可能灰飞烟灭?所以我认为,在诸葛亮和周瑜潇洒的外表下,一定有着一颗紧张的心。”在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努力的,成功并不会随随便便眷顾某一个人。曾有一个下属和李海泉有这样一段对话:“下属说,我只有当了老板才能对工作全力以赴。李海泉说,那为什么不当老板呢?下属说,当老板压力又太大了。李海泉饶有深意的说,心态不同,做事就会不同,全力以赴地做好现在是最好的工作心态。”


工作,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
  闲暇时光,李海泉喜欢看看书,打打球。“人生有很多种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和家庭的和谐相处,能让你更好地去工作。”李海泉这样总结道,“生活得很快乐。”
  “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的态度,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在李海泉看来,那是奋斗拼搏过后,开始享受生活的那群人,而这,和自己的距离还远着呢。“更何况中国正处于上升期,会计行业也是发展期,我们更多地应该是在工作中创造价值。”
  在李海泉的字典里,工作过程也是享受生活的过程。他说,假设有两类价值观,一类是80%的时间用来工作,20%是生活,工作的时候也是生活,将二者有机结合。另一类则是工作就是工作,玩的时候才是生活。但是,人都是希望想要尽可能地去享受生活的,“我个人认为,他们工作的时候难免是痛苦的。我是第一类价值观的推崇者和实践者。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而非桥归桥、路归路般的泾渭分明。工作和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接着,李海泉说,在社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实现第一类价值观的人,因为付出得多,社会回报得也就多,生活得反而越好。这在现实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工作积极性更高,将生活寓于工作中。
  采访结束恰是正午,阴霾了几日的北京露出笑脸。暖洋洋的太阳让步履匆匆的行人脸上有隐约的笑意,忽然想起一部《梦想照进现实》的电影,或许,应该找来看看。。。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