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6年9月 总第9期

该如何理解内部控制
◎ 文/特约撰稿孙娜


  我们通常所说的“内控”一般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前者主要针对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企业资产的完整,后者则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尽管内控的目标昀终体现在财务上,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是其昀终要求,但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才能达到这一点,这是 404条款中强调的精髓。
  财务数据是经营结果的反映,生产活动的完成意味着经营结果的形成,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不是同步进行,财务监督必不可少。有人认为“内控就是‘财务内控’,它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财务部门很大程度上只能控制“结果”,却不能控制“过程”。所以,从企业整体价值来看,内控应该是整个企业的事,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部门、各项经营活动,甚至每个员工。可以说,建立内控体系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内控体系的建立一般按照以下程序:首先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哪些方面,对这些经营活动进行细化,整理成不同的流程,此时昀重要的是“全面”,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流程,否则可能让企业隐患不能被发现。对流程进行梳理后,要根据流程中的岗位进行分析,看流程中有多少风险点,把风险点进行岗位归类,归结到岗位责任。用制度和文档等方式把岗位责任和风险点固定下来,并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梳理流程和找准风险点
  建立内控体系,梳理流程和定义流程是昀先要做的。所谓流程就是业务活动的程序,它包含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严谨的链条。一项流程的确定首先要明确它的起点和终点,然后确定起点和终点中的各个环节和风险点。对于流程的各个环节,要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并且这个标准昀好是可以量化,以便更好地评估。由于流程包括很多环节,涉及到一个或几个部门,所以还需要对各个环节的任务进行描述:岗位性质、岗位职责、对谁负责、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等等。
  对于流程的描述,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文字描述,即对所有岗位环节的任务(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完成等)进行描述,特别要对风险进行描述;另一个是流程图,即通过画流程图的方式描述所有业务的流程关系和所经过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岗位,并标明哪一个环节有风险点和控制点。为了便于理解,可参见“图 1”中“宏达公司付款和入账的控制流程图”及其文字说明。
  对于风险的确定,不但要落实到流程和环节,更要落实到具体部门。对控制活动我们在制度上进行描述。一是风险是什么,控制措施是什么,控制责任人是谁。这实际上是归纳,是风险提示,标明这项活动的风险是什么以及控制的措施。比如企业付款和入账的这个流程,可能涉及几个风险,有付款的真实性风险、时效性风险和入账核销风险。如果可能,昀好能对风险的级别程度进行标示。我们根据不同风险的级别,对重大风险要重点关注和监督。
  在企业内控的实际操作中,记录性文档是一种常用方法。企业的各项内控活动通过记录性文档列示下来,这可以对内控环节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制度控制与岗位责任
  制度是确保流程控制“法制化”的关键。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明确控制流程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内容和关键点,才能把内控制度真正落实。制度建设一般分为部门、业务和岗位三个层次,即首先按照部门建立制度,其次是按照业务建立制度,昀后是把制度落实到岗位职责的层次。
  不管建立怎么样的内控体系,都需要绩效考核体系相配套,而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昀终落实到部门和岗位,所以,必须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不仅如此,还要标示出与此岗位“不相容的职责”,这是内控的基础。从“表 1”可以看出,在付款和入账这项业务中,相关岗位有着明确的职责和不相容的职责。
  岗位职责的内容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做,在人力资源部门与岗位员工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把岗位职责的内容确定下来,并由员工本人签字认可。

内控文化
  无论建立怎样看似完美的内控体系,都可能因为实施不力而形同虚设。由于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人,面对的也是人,机制的运行、流程及制度和措施的实施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内控其实首先要做好的是人的工作。据此,有专家提出“内控文化”的概念,认为内控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文化才是企业内控的核心,具体的措施都是内控的枝节。
  过去几年,我国一些单位大案频发,但这些单位中很多却有着完善的内控体系。不过,由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固有缺陷,使得这些内控措施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建立一种被员工认同的内控文化可能比具体的内控措施更为关键。

 

内控目标:
1. 付款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
2. 保证付款的安全性,避免对企业造成现金流失的损失
3. 合理付款,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运作的要求
4. 入账符合有关规律,法规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5. 保证入账记录的准确性
6. 保证入账记录的安全性

关键控制点:
1. 付款前确认收款人是否列示于合格的供应商清单上,或特殊采购经过采购部部长批准
2. 付款申请须经审批后才能付款
3. 不准签发现金支票及空白收款人支票;支票及时送交收款人;作废的支票及时批准并做好记录
4. 入账前对发票等原始单据鉴定真伪;凭合法发票等原始单据的付款凭证入账
5. 付过款发票等原始单据的及时划线做注销记号
6. 付款凭证、付款申请等内部控制凭证是事先连续编号的
7. 入账前有独立的第三人独立复核正确、恰当与否,复核后签章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