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VA原理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由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 Stern Stewart于 1991年正式推出的一种具有战略观点的新的业绩评定方法。EVA指的是企业扣除了全部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成本,也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之后的资本收益。具体而言,它是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未扣除债务资本成本)减去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综合资本成本后的余额。EVA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资资本=NOPAT—K w×(NA)
NOPAT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是以报告期企业营业净利润为基础,经过以下调整得到的:
(l)加上坏账准备的增加;(2)加上后进先出法(LIFO)下存货的增加;(3)加上商誉的摊销;(4)加上净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R&D)的增加;(5)加上其他营业收入(包括投资收益);(6)减去现金营业税。
Kw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 w=WACC),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公式中,Dm=公司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 m=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 D=负债的税前成本;T=公司的边际税率;KE=所有者权益的成本。NA是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从 EVA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公司的税后净营业利润超过全部资本成本时 EVA为正值,表明公司的经营收入在扣除所有成本和费用后仍有剩余,这部分剩余收入的所有权属于股东。因此,当 EVA为正值时,股东价值增加,公司的价值上升;反之,说明公司经营所得不足以弥补包括股本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和费用,就会使得股东价值减少。由于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能够定量地衡量每个报告期内公司为股东创造或损失的价值,与股东财富昀大化目标联系起来,因此,EVA指标使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在矛盾和协调中取得一致,并据此建立一种所有权激励报酬体系,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为股东着想的同时也能像股东一样获得应有的报酬,引导管理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gr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四个评价纬度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cause-and-effect links)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评价——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中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通过它们把相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不仅使绩效评价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与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评价与战略实施过程。见图1:
三、EVA原理和平衡记分卡在国有企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建立完善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确立 EVA指标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地位(不仅在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中是主导,也是整个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对所有其他指标起统帅作用。运用平衡记分卡基本原理,把与企业创造价值相关的一系列主要程序联系起来,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纬度设计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建立企业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之间、以及各种非财务指标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形成多元化综合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企业财务业绩纬度
财务业绩纬度是对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的概括性衡量,用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经营成果。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以战略为基础,与传统的财务指标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包括:
(1)财务效益。可以通过 EVA(经济增加值)、净资产增值率和总资产增值率来评价,用总资产报酬率、每股盈利(税后利润与股份总数之比)、成本费用利润率、净现金流量、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辅助性指标来衡量企业在财务效益方面对股东价值的贡献;(2)资产运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反映资产运营的状况;(3)偿债能力。可用资产负债率来评价。辅助性指标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来反映;(4)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可设置 EVA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来评价。具体辅助指标可根据企业具体要求设置。
2.客户关系纬度
客户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随着市场的成熟、行业内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而变得更为重要。如果要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远景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培养和维护企业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关注如何吸引客户,如何留住客户。此纬度主要包括:(1)市场占有。反映企业在一定的销售市场上所占的业务比例,市场占有状况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来体现,辅助性指标为市场份额增长率。(2)客户满意程度。指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是否满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意,它是企业赢得客户、留住客户、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指标来评价,辅助性指标为客户抱怨(称赞)次数。(3)客户保持。可用客户保持率(企业争取到的客户继续保持交易关系的部分所占的比例)来评价,这是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
3.内部流程纬度
内部流程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为了达到客户的要求,企业在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决策与行动上应有良好的表现,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并昀终通过向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现有和未来目标客户的需求。此纬度主要包括:(1)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企业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新市场、新客户和现有客户的潜在需要,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来满足客户需要。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来激励和衡量,主要指标可用新产品投资回报率、研发费用比率来评价,辅助性指标可用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新产品产销率、新产品贡献率和新产品开发速度等指标来评价;(2)生产经营。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时间、质量和内部经营过程的成本是衡量优质经营的关键因素。因此,经营业绩指标可设置为:交货反应时间、产品合格率、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利用率、设备利用率、设备完好率等;(3)售后服务。通常企业可通过售后服务一次成功率、售后服务反应周期来评价,辅助指标为产品保修期限、产品维修天数、产品退货、故障排除及时率等。
4.学习和成长纬度
企业提高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是与企业的价值直接相连的。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要求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员进行不断地与之相关的培训学习,学习和成长反映了企业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在长期竞争中的核心竞争优势。此纬度主要包括:(1)员工学习成长。主要指标有员工满意度、员工知识水平、员工劳动生产率、员工培训费用。(2)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便及时获取信息。主要指标有内部信息系统沟通能力等。
以上主要运用 EVA和平衡记分卡这两种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既体现了 EVA的核心地位和指导作用,又充分借鉴了平衡记分卡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互结合、将业绩评价过程与企业战略实施过程相统一的重要优势,同时也符合国有企业管理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经营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不同,其所具体运用的评价指标也必然存在差异,这里我们只能提出一个比较通用的参照模型,以供企业在具体实施业绩评价时选择使用。
四、结语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为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必须由有效的权威机构来确定各行业的基础指标,并提供各行业综合财务评价指标的平均值或标准值。利用财务管理中的 EVA原理并结合平衡计分卡制定绩效评价体系需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相应设计,可以预见,EVA原理和平衡计分卡在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过程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单位:经济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