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6年11月 总第11期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潜在影响
◎ 文/陆正飞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报告与分析及国际比较会计。
学 术 成 绩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和教材 17部,代表作有《比较会计》、《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等,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80余篇。主持或主要参加了 7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研究课题。多次赴英国、香港等地访问交流。经常参加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教授会等会计学术团体的学术活动。
  新会计准则共有 38项具体准则,其中包括 16项原有准则的修订和 22项新颁布的准则。理解这 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从专业角度来讲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里仅就笔者的理解,谈谈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及其潜在影响。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一是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一直注重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比国内的会计统一难度大得多,因为涉及各国的政治权利,所以协调的过程十分漫长。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准则虽然得到一些权威国际机构的逐步认可,但在一国国内发生的交易事项,许多国家依然采纳国内会计标准。发达国家,甚至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起成员国也未必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程度比较高的一般是中小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或地区(如中国香港)。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究竟相同到什么程度?这很难用严格的数量概念来表达,但凭直觉判断,我觉得两者的相同程度差不多在 95%左右了。会计国际化带来的潜在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海外投资者等理解中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20年前世界银行给中国企业贷款,他们是在“黑夜中放贷款”,基本搞不清楚企业财务情况怎么样,只是因为有中国政府作为后盾,他们才不会有太多担心。而如今,中国企业都市场化了,上市公司如果破产,政府并不会对投资者承担法律责任。这样,海外投资者就必须要理解公司财务报告。因此,如果准则差异太大,就会导致一定的障碍。二是,准则差异太大,也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和融资时编制财务报告的难度增大。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可以大大减少账项调整的麻烦。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二是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适用范围的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引入,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利润的波动性会因此而增大,因为,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在资产持有期间,某一期间因资产市场价格上升而产生未实现资产持有收益,下一期间则可能因资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未实现资产持有损失;二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将面临新的挑战,因为确定公允价值对企业来讲有时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作为投资人和报表的使用者,我们会经常怀疑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处理中偷鸡摸狗。但是,如若真正让我们出任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我们恐怕同样也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才不被人们怀疑是在偷鸡摸狗。就公允价值的估计而言,就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除非某项资产的交易真的十分频繁,进而公允的交易价格能够为所有人广泛认同。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三是规范了企业合并报表。我国原来也有合并报表的规定,但没有准则,所以上市公司进行合并报表处理时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两个不同的企业发生合并的业务其实是类似的,但这两个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合并方法。新会计准则为企业合并和报表合并提供了具体的指引,其潜在影响将是大大增强不同企业之间合并报表信息的可比性。另外,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原来的规定是按不超过 10年的时间摊销,而新会计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进行摊销,但要求当商誉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问题就在于,为了知道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就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这在实践中将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四是原来表外披露的项目(主要是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期权等),将纳入表内进行核算。表外披露和表内反映,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只是披露的方式不同而已。实际上,我们不可小视这种差别的潜在影响。原来表外披露的信息变为表内反映,会改变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财务结构,同样也会影响期间利润的反映。例如,本来一个企业资产为 100,负债为 50,资产负债率即为 50%。如果将一项原来在表外披露的负债 50变为在表内披露的项目,则分子(负债)和分母(资产)各增加 50,资产负债率就会上升到 67%。这将严重影响到人们对该企业负债风险的理解。又如,许多上市公司对高管层授予股票期权,以使高管层薪酬与公司股价挂钩。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只要授予高管层股票期权,公司就得把它算成一项费用,从而影响公司的本期利润,而不是等到持有股票期权者行权时才算为费用;同时也要将其反映为一项负债,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结构。至于期权的价值该怎么估算,又是一个复杂而不确定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五是规定了特殊行业的会计准则,包括石油天然气、金融和农业等。这方面变化的潜在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除某些特殊业务外的常规业务,特殊行业公司与一般行业公司将执行相同的会计准则,因此,这些特殊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与其他行业公司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将大大增强;二是由于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会计准则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金融业等特殊行业公司(如改制后的我国银行)海外上市后的财务报告编制所面临的账项调整将大大减少。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六是绝大多数资产项目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备之后,不可以任意转回。这一变化的潜在影响是,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如果一项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之后,其价值确实又重新得以恢复了,那么,新会计准则限制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事实上会影响到资产价值反映的真实性。所以,新规定在限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是否会带来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七是对披露的要求更为严格和具体。例如,每股收益披露明确要求,当一个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之后,公司要披露可转换债券转股可能性的存在对每股收益稀释性的影响;又如,在分部报告方面,新会计准则还要求公司披露相关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分部占用资产情况;还有,要求披露金融风险的具体信息,披露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根据。所有这些披露方面的变化,都意味着公司将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透明、更加具体的相关会计信息。
  总的来讲,新会计准则的潜在影响多为积极影响,但也有一些影响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消极色彩,这就需要在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管,避免准则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扭曲。另外,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会计信息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失真问题,只是程度和形式不同而已。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深层原因是公司治理问题。如果会计准则更趋合理了,但公司治理方面跟不上,那么会计准则发挥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治理状况不解决好,不改进的话,我们就不能期望仅仅依靠会计准则能够解决我们试图解决的所有问题。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