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学习》2006年12月 总第12期
民族品牌的湮灭──“天健系”的瓦解评说
◎ 文/施金平

  天健集团,是中国本土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一个异数,也是号称肩扛民族大旗的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其结局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天健集团成员简介
  下面我们先来简要地介绍一下天健集团六家成员事务所的概况:
  1.龙头大哥──北京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是在财政部领导的直接关怀下,于 1998年 9月成立的,法定代表人为陈建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320万元整。下设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北京天健兴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天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原有合伙人 9人,专业人员 3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 53人,员工平均年龄 26岁。
  2.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是浙江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 1983年,是浙江省创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会计中介机构。据统计,在全国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按承办上市公司审计业务量排名,浙江天健 2004年排名第二。浙江天健内设九个审计业务部,还拥有六个子公司,三个联系所。从业人员400余名,其中博士 2名,硕士 35名,注册会计师 172名,员工平均年龄为 27.6岁。
  3.厦门天健华天事务所。厦门天健华天事务所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国有大型企业审计业务资格、金融相关审计业务资格和其他各种业务资格,是福建省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 200多名专业人才,其中有 7名博士,近 50名硕士,是这6家成员所中员工学历水平最高的。
  4.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有四川分所、西藏分所、万州分所)是全国首批完成脱钩改制的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也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现有员工 220人,平均年龄 28岁,其中专职执业人员200余人,注册会计师 8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0%。
  5.深圳天健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天健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 1992年3月,是我国最早获得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审计、资产评估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天健信德设立了上海分所、深圳佩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天健信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辽宁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前身是辽宁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82年 10月,隶属于辽宁省财政厅,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几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在目前的160余人队伍中,注册会计师有 96人。设有辽宁天健大连北方分所和辽宁天健哈尔滨分所。
  在中国的本土事务所中还有两家名字带有天健字样的,一是内蒙古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另外一个是江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但是这两家事务所和我们上面所说的天健集团的六家事务所没有关系,只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

二、树立民族大旗──天健联盟
  2000年 6月,深圳天健信德、北京天健、浙江天健、厦门天健华天、重庆天健和辽宁天健,这六家带“天健”字样的事务所成立了一个松散型的组织──天健集团,各方希望藉此来加强合作,最终达到“统一执业标准、统一专业培训、统一质量控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目的。天健集团希望各成员所都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准则,遵循“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的行业宗旨,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创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追求卓越,力争一流,为打造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民族品牌而不懈努力。
  六家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组成了集团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委员会,其成员分别是陈建明(北京天健)、胡少先(浙江天健)、黄世忠(厦门天健,现为陈箭深)、朱祺珩(深圳天健)、傅思福(重庆天健)和高凤元(辽宁天健)。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下设各种专门委员会,维持日常工作的是一个秘书处和两个工作小组。此外,六名管委会成员实行轮值主席制度,负责当年的相关会议等活动。集团的运作遵循“四统一、两独立”的原则,即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报表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事实上,早在 1998年,浙江天健、厦门天健和辽宁天健的前身就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合作,成立集团型事务所的计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因为最终成立时间在 2000年,所以此前的一些活动和会议一般被认为是筹备阶段。
  中注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天健系”的六家事务所 2004年收入总和超过 2.5亿元人民币,远高于该年度本土所排名第一位的立信长江的总收入(1.53亿)。其中,北京天健的业务规模最大,2004年度的总收入达到 7067万元,增长率高达 80 %,其总收入在行业中排名第 13位;其次是浙江天健,总收入为 6366万元,排名第 16位。此外,厦门天健、重庆天健、深圳天健和辽宁天健总收入分别排在第 55位、58位、63位和 91位。
  2004年 7月,天健集团第三届第二次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作为集团成员所的事项,即香港天健的加入。何锡麟会计师行当时员工达 80余人,其中具有专业资格的达 40余人,包括香港注册会计师、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及特许公认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澳洲注册会计师、香港公司秘书工会会员。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何锡麟会计师行在天健集团内部亦被称为香港天健。这样,天健集团终于轰轰烈烈地完全建立起来了。 三、天健系瓦解
  1.群龙无首
  但是好景不长,2005年3月19日,天健集团的龙头老大,竟然首先背叛,光荣地投向了德勤的怀抱,2005年6月1日,北京天健全面并入德勤。这是德勤在中国国内的第一次并购行动。媒体对德勤与北京天健的合作表示盛赞;同时,中国注册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勤与北京天健合并是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向国际化的一次有益探索。一切都显得皆大欢喜。尽管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鲍毅一再强调,德勤与北京天健是合并,不是收购。但是,以北京天健 7067万元年营业收入的实力,与年收入 65797万元的德勤华永合并(均为 2004年数据),怎么可能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等的合并。德勤合并天健的目的再明确不过了。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德勤在中国业务最弱,然而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又不容他们忽视,所以德勤需要寻找一个在中国国内知名度高、客户资源比较多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德勤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北方区主管合伙人颜漏有说:“北京天健在过去的几年发展很好,服务于众多中国企业,尤其在服务于大型国有企业方面具有很好的经验,而且其主要的客户都在走向国际化。 ”北京天健对处于市场饥渴状态的德勤来说,无疑是一块肥美的鲜肉。颜漏有对消化这块“鲜肉”也颇有自信。
  北京天健与德勤的此次合并其实确有隐情。北京天健原来的大客户民生银行改聘普华永道,就是因为证监会要求企业在中国 A股上市或上市公司再融资必须要经过国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丢了大客户,对北京天健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现在交通银行的业务北京天健也在做,说不定哪天,这个客户也要丢了。为了留住这些大客户,北京天健只得屈辱地挂上洋旗。德勤方面还表示,此次合并还只是合并的第一步,天健集团的其他六家,如深圳天健、浙江天健、厦门天健等,将会是他们下一步要合并的猎物。
  2.浙江天健拒绝橄榄枝
  德勤合并中国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天健系”的计划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天健系中实力排名第二的浙江天健似乎不愿意投入德勤的怀抱。“谈判不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而是需要两情相悦。如果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那只能是一个没能达成共识的谈判。我们发展得很好,业务量一直在增加,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浙江天健行政管理部门的傅经理,证实了关于浙江天健拒绝与德勤合并的消息。浙江天健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有材料显示,2004年,在全国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按承办的上市公司数量排名,浙江天健居第二。实力雄厚的浙江天健不愿意投入有外资背景的德勤,的确有自己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浙江天健已经决定中止同德勤方面的合并谈判。浙江天健中止与德勤的谈判,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德勤在科龙审计上遭到业内质疑。
  浙江天健一内部人士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德勤曾与浙江天健接触过,但双方却没有达成任何约定,浙江天健更愿意走自我发展之路。虽然也有传闻说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才使浙江天健得以苟存,但是我们却更愿意相信浙江天健是自己不想被合并,不想让原来扛大旗的民族英雄下嫁给洋人当小妾,而且可悲的是这个洋鬼子居然还是假洋鬼子,想继续扛着虽然已经破败的民族大旗一路勇敢地走下去。
  3.吞并深圳天健
  在德勤成功地完成了和北京天健的合并后,却遭到了浙江天健和重庆天健的拒绝;与深 圳天健的合并随即上升到德勤谈判的日程上。然而不久,深圳天健就与德勤喝下了“交杯酒”。2005年 8月 4日,一个不为过多外人知晓的合并协议正式签署,“天健系”旗下的深圳天健正式并入德勤。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鲍毅表示:“这次合并,将使我们在中国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中国审计、咨询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与深圳天健整合后,德勤深圳分所将成为深圳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其创始人朱祺珩将出任德勤中国副主席和深圳事务所的主管合伙人。
  宣布合并当天朱祺珩这样表示:“与德勤合并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这是我和我的合伙人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我认为这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最近提出的要把深圳建设成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地区’的发展新思路是完全一致的”。“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这倒让人想起 2000年朱祺珩、陈建明等人发起组建的天健集团(实行“强人联合、强强联合”,基本上按照国际“六大”的现代化模式,组建的密集型会计师事务所集团)。当时他们的改革、创新、开放堪称一幅“绝图”,天健系也被认为是国内最大的事务所,是民族品牌的象征。可惜好景不长,这个国内最大的事务所就被分割着走向了美其名曰的“国际化”。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最优秀的事务所却要为“保障深圳天健大多数合伙人和员工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走向国际化,搞上异国之恋,屈辱地放下大旗,而不是通过自身的强大“走出去”?无论与北京天健还是深圳天健,德勤都在强调是合并不是收购,但是这有丝毫的意义吗?
  如果抛开民族气节,光从经济利益上来讲,与德勤合并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与“四大”这样的公司联姻后能得到的实惠,应该比自己拼搏要多得多。钱谁会不喜欢,毕竟他们都是商人,能卖个好价钱,我干嘛不出卖呢,至于民族气节,这类虚无缥缈的东西,根本不在商人考虑的范围之内。
  4.香港天健的改嫁
2005年 7月 28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京宣布,完成对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的吸收合并,成为国内第一家将业务实质性拓展到香港地区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双方选择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高调亮相,中注协秘书长表示,这是“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的一次实质性的跨越”。合并后,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将变更为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2004年12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张克在香港出差期间,与何锡麟会计师行的主管、何锡麟的太太王小娟偶然相遇。在聊天中,双方对目前行业的现状认识和发展趋势都有些相近的见解,相互合作的潜意识也在这一刻萌芽。从 2005年 1月起,双方进行了多次接触,并就合并的可能进行了实质性地商谈。2005年 5月份,何锡麟会计师行派出了四个合伙人来京,对信永中和的管理系统、专业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等进行了又一次的全面考察。临走时,考察组的负责人只对张克说了一句话:“我们跟你们了”。合并从接触到实质完成,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速度和力度,甚至超过了张克的预期。据了解,在此之前,“四大”中的事务所曾经找过张克,表达了合并的意愿,但都被拒绝了。用张克的话讲,“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似乎,信永中和比起天健系的某些成员,显得更有民族气节,也可以活得更坦然些。
  5.厦门天健的归宿
  而厦门天健没有被德勤合并,就更具有戏剧性,据说,德勤因为“科龙事件”而火烧屁股,德勤将在三年内不能开设分支机构,从而才免于被并;无奈下,厦门天健只好另谋出路了。据说其和 BDO有过一段的接触,但是最终也不了了之。或许是中国古老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思想作祟,也许是不当“洋奴”高贵的民族气节的伟大作用,最后,厦门天健选择了自己合并他人,走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
  事实上厦门天健和德勤有过很长时间的实质性接触,但是由于德勤的“科龙事件”,其谈判只能告终,德勤在中国的吞并之旅也只能告一段落;通过多方的接触,厦门天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近日,厦门天健、华证和中洲会计师事务所这三家年收入 4000万以上大所的合并计划已上报财政部,合并之后其收入将过亿。合并后的名字为天健中洲华证(北京)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合并应有一个长远观点及“人合理念”。合并的目标是长远发展,而不是数字的简单叠加,因此需在合并中保持理性选择和判断。同时,还要向外界传递一个正确的信息,使行业积极、健康、规范地向前发展。合并就像吹气球,是至此扬眉吐气飞起来了呢,还是因为吹气过猛,爆裂成片片碎硝不复存在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四、天健系瓦解的感伤
  据中国会计视野网所作的一项网上调查表明,有 45%(占第一位)的被调查者对陈建明选择合并的看法是“感到遗憾”;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本土所加入“四大”,对中国本土的 CPA行业有消极影响,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是会计师行业的相关人士。
  中国重量级企业纷纷进入“四大”囊中,大型国企海外投融资被“四大”包办,国内金融、保险、基金业中的新兴业务“四大”几乎包揽……总之,优质、高端业务都由“四大”垄断;本土所承接的多是中低端业务。本土所面临在“四大”阴影下难以长大,可一旦长大却又免不了被其吞并的厄运。
  似乎天健系从出生那天起,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会计系

 启事:对本刊发表的文章及图片,本刊编辑部保留一切权利,如欲转载,须获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