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国内中高端金融人才 如何抓住机遇?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大耳朵图图 2020/08/24 13:41:51 字体: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从整体上看,金融行业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大数据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国内中高端金融人才 如何抓住机遇?

苦不苦,想想工资六万五

在2019年上半年全国各大行业平均月薪排名中,金融行业从业者薪资至高,为20172元,是唯一月薪过2万的行业。

这还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工资,而具体到券商、银行等金融热门公司,那月薪就更客观了。

现在已经有20余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去年业绩,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从人均薪酬来看,10家中有9家涨薪,一线券商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人均年薪更是超70万,当真是"别人家的公司"。折算到每月来看,中信证券平均月薪6.5万,领跑券商行业,快赶上了腾讯的月薪7万,海通证券月薪也有6万

从整体上看,虽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据大数据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想要拿高薪,还需要让自己成为高端人才。 

金融高端人才缺口大

 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金融业一直都在持续开放,这是大势所趋。而制约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人才。中国在高端金融人才方面的缺口太大了。

就像总理曾在上海考察时强调的那样:

“近期我们公布了新的金融开放11条措施,金融开放要以合规经营为基础,这些都需要更多金融高端人才。要加强教育培训方面的中外合作,加快培养更多熟悉国内法规和国际规则、理念新善经营的金融人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需要的是熟悉国内法规和国际规则、理念新善经营的金融人才。

这是什么样的金融人才,不就是拥有CFA证书或FRM证书这样的人才吗?

CFA和FRM的考试,那就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理念也都是的。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就是CFA和FRM持证人在中国的数量依然很少。据统计,目前CFA在大陆的持证人数量在6000名左右,而FRM在中国的持证人在9500名左右中国目前有800万金融从业人员,具备优秀资质的高端人才屈指可数,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国金融发展的需要。

 FRM和CFA金融人才需求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在欧美等发达和地区,获得CFA资格几乎是进入投资领域从业的必要条件全球至今仅有3.55万人通过考试,而我国大陆,目前约50人拥有此资格,未来3年对CFA的需求量将超过5000人。

金融风险管理师(FRM):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也随之迸发,在管理层的施压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国内各金融行业内企业及各大型国企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衡量与管理,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在此情况下,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受到企业热捧。作为全球金融风险管理认证,FRM证书具备基于全球标准客观度量风险的能力,也成为企业衡量应聘者是否具有强大风险管理能力的标准。不少人因此报考了FRM,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为了在金融圈中更好发展。

◇◇◇◇◇◇◇◇◇◇◇◇◇◇◇◇◇◇◇◇◇◇◇◇◇◇◇◇◇◇◇◇◇◇◇◇◇◇◇◇◇◇◇◇◇◇◇◇◇◇◇◇◇◇◇◇◇◇◇◇◇◇◇◇◇◇◇◇◇◇◇◇◇

外资不是洪水猛兽,倒逼机构良性发展。
要说利用外资水平,美国那是全球领先。
中国也就千亿美元,差距还是非常明显。
中国还需继续开放,良好环境潜力无限。
中国金融制约因素,还是缺少高端人才。
熟悉国内国际规则,理念落后也要淘汰。
上述两个重要考试,那全都是国际标准。
朋友努力加把劲吧,证书还是要考出来。

免费试听

  • Dyson讲课清晰、有激情

    Dyson主讲:讲课清晰、有激情免费听

  • Derek逻辑清晰,细致到位

    Derek主讲:逻辑清晰,细致到位免费听

  • Lu Lu活泼生动、思路清晰

    Lu Lu主讲:活泼生动、思路清晰免费听

  • Alex幽默和谐

    Alex主讲:幽默和谐免费听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