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导语:为了帮助更多的学员顺利通过高级经济师考试。网校推出高级经济师辅导课程、同时网校编辑团队会第一时间提供考试相关信息及考试复习资料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要科学制订和全面实施我国的人力资源政策,推进经济增长的转变,必须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利用现状作出客观的分析。
(1)人力资源总量过于庞大,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十分尖锐。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与人力资源最多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用以15-6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口径,我国通常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近十几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有明显提高。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我国劳动力供给人口比重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还将持续几十年,庞大的人力资源总量,固然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潜在优势,但潜在优势并不等于现实优势,一般的人口资源并非就是人力资源。只有投入生产过程,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价值的劳动人口才能成为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真正优势。如果人力资源量供给过大,人力资源与财力、物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不相适应,并出现严重的失衡状态,这会使我们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2)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集约型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的素质,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技术操作能力、劳动态度、工作质量等等,也可归纳为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管理素质、精神素质四大方面。从纵向上看,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比过去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从横向比,从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对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看,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仍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数量优势掩盖了质量的劣势。
从文化素质分析, 我国劳动者文化素质低最突出地表现在农业部门。
从技术素质分析。总的状况是劳动技能低,结构不合理。
从管理人员素质分析。应当承认,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一支会领导、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从精神素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的精神素质虽有很大提高,但潜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开拓进取精神不够,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观念较为浓厚,思想较保守,小富即安,缺乏创大业,迈大步,干大事的远大志向。二是从事本职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不强,缺乏敬业爱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精神和关心爱护自己企业单位的主人翁精神。三是职业道德退化。在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下,不少人滋长了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念,自我意识、自我欲望膨胀,行业不正之风抬头,谋求私利的行为扩张。
现实经济生活中,正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素质低,导致生产可用产品的成本增加,次品率上升,机器设备的人为损坏多,维修费用增加,原材料、燃料、水电等大量浪费,设备利用率低,产品积压,资金周转慢等。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以及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较为困难的原因,劳动力差则是个重要障碍。
(3)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欠合理,不利于提高经济结构效益。
第一,人力资源的产业、行业、地区间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看到,我国的人力资源不仅总量上配置失衡,劳动力总供给过大;而且结构也不合理,不同程度上存在扭曲现象。以一二三次产业为例,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二一三,而劳动力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一二三,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产值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偏差很大,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容纳较多的劳动力。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把第三产业视为不创造价值的产业,其发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力配置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滞存在一二产业,利用效率难以提高。
第二,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人力资源地域结构不合理。在一些经济发达、资源得到比较充分利用的地区,人力资源数量密度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或很少开发或利用的地区,往往人烟稀少,人口密度小,这对于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是不利的。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