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有效备考2016年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小编特编辑整理了北京2016年高级经济师考点精讲,希望对您通过2016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有所帮助!
1、汇率制度
(1)概念: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
两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各国货币受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幅度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没有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历史上曾经出现两种固定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在战后布雷森林体系下,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各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相继实行浮动。1999年,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采取新的分类法,按照汇率弹性从小到大,将各国汇率制度分为:无单独法定货币、货币当局安排、传统盯住安排、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爬行区间、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独立浮动八种。
(2)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具体关系是: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规模越小、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固定汇率制度。相反,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入较为客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
(3)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与发展: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沿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尽管我国公开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浮动,但由于汇率变动幅度较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归类为传统的(或事实上)的盯住汇率安排。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价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价实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开市之初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买卖价在中间价的±5‰的幅度内浮动;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为±3%.
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率的价差幅度:美元现汇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1%;现钞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4%.银行可自行制定非美元对人民币价格。银行可与客户议定所有挂牌货币的现汇和现钞买卖价格。
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扩大,并形成双向波动的格局,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2、国际储备
(1)概念: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和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2)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货币性黄金:货币性黄金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而持有的黄金。现在黄金只能算成是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IMF的储备头寸:IMF的储备头寸是指在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包括会员国向基金组织缴纳份额中的25%可自由兑换货币(储备档头寸)和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两部分(超储备档头寸)。
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3)国际储备的作用:
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4)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1)外汇储备总量管理:一国应该全面衡量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与成本,保持合适的外汇储备规模。
2)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具体包括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3)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是指在满足外汇储备资产所需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外汇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外汇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
3、国际货币体系
(1)概念
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2)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1)国际金本位制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由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即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
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运费。
2)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5-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1976年以来的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
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双挂钩原则——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美元充当了国际储备货币。
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能超过平价的±1%,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失衡时可以调整其货币与美元的平价关系,在平价10%以内的汇率变动可以自行决定而无需批准,超过这一数值则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国际收支的调节。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收支失衡有两种方法调节:
①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
②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维持对美元的信心和保证国际清偿力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决定了其崩溃的必然性。
3)牙买加体系(1976年通过,1978年生效)运行特征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黄金、美元、日元、德国马克和欧元等。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国际收支的调节:在牙买加体系下,经常账户失衡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等方式进行。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