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谐社会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暖着亿万人民的心。早在中共十六大召开之际,党中央就将“社会更加和谐”列入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两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曾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阐述。“和谐社会”理念已逐渐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作为财会工作者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呢?为此,我们做过认真的思考。当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开始纠正以单纯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和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绿色会计(环境会计、环保会计)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又进展缓慢。当我们阅读到大量工业消耗指标节节攀升,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下降的资料时,不由得联想到近年来经济活动分析、技术经济分析、财务成本分析被束之高阁是多么令人惋惜。2005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废止农业税条例,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以此为契机,三农问题成为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然而,曾几何时,农业会计、乡镇企业会计、民营企业会计等学科研究一度被人冷落。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既要讲究效率又要兼顾公平,还要承担社会责任。正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将社会责任这一重大课题推到了我们财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前沿。广言之,上述的绿色会计、经济活动分析、农业会计与收入分配理论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等研究都与社会责任研究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广义体现社会责任的学科都应该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普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研究,以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相对狭义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其制度和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顾客、社区、国家和环境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则应提到更高的重视程度。
文献资料说明近年来国内外均对社会责任给予了密切关注,它为发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系列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
20世纪9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第三世界国家剥削和压榨当地工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抗议。迫于压力,与此相关的一些公司制定了各自的社会责任守则。在此基础上,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于2001年12月12日发表了由11个国家20个大型商业机构、非政府组织、工会、人权及儿童组织、学术团体、会计师事务所及认证机构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起草并制定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SA8000是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实现公平而体面地工作。SA8000的推广和实施可以通过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遏止企业肆意践踏劳动者权益;通过提升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通过促进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增强社会舆论与监督;引导政府借SA8000的推行机会加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从而改善劳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注重对人的尊重和价值的实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趋势。
我国中央企业正式出台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是2006年3月10日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9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实施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以此来促进上市公司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倡导性的指引明确指出了上市公司治理、环境及社会责任都是影响公司财务能力和风险披露的重要因素。深交所的这一举措是贯彻《公司法》精神的重要步骤,它必将有利于上市公司向社会责任公司的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会计是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对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关注而产生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国际上初创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会计学界也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概念、对象目标和职能作用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在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进度。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与实施力度,已再次引起了会计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与此相适应,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模式、报表模式的基础上,加快引入和发展社会责任财务分析也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这无疑是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二、发展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是对经济责任财务分析内容的深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问题、劳动合同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工时和加班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和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等。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企业,引导企业良性市场行为,企业除负有受托人的经济责任外,还要承担平衡企业各利益集团利益的相关社会责任,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进而经济责任才是有保障的。故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及以之为基础的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界定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即资本保值增值,恪守企业诚信,自觉遵守和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保障职工应有的劳动福利,承担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有关文献证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是正相关的。然而,目前人们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只局限于经济责任分析,而忽视了对其社会责任的分析,即使有也只是定性分析而已。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指导,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和相关经济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信息嵌合技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相对于传统的经济责任财务分析,既体现了企业的经济性质,又反映了企业的社会性质;不仅包括以财务效率为目标的经济责任分析,而且包括以财务公平为目标的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的分析。这种界定说明经济责任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法律责任、生态责任、伦理责任等是财务分析的有益补充。这种补充对促进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企业财务效率和财务公平,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人们对企业经济责任的财务分析主要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展开分析,其内容包括以偿债能力分析为主的财务状况分析和以盈利能力分析为主的财务成果分析,它的长处是突出了财务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这是符合企业财务管理主要目标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与生产经营过程相联系,不能对财务指标作因素分析。而经济活动分析包括生产分析、成本分析和财务分析三部分,其优点是内容全面,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展开分析。因此,有必要将二者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一方面,以财务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来展开分析,变板块式结构为渗透式结构,二者的结合可以称作“财务经济分析”,它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并运用专门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借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利润分析为例,财务分析只注重利润额和利润率指标的分析,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对利润指标完成的原因一般不作研究,不能分清经济责任,更少涉及社会责任。按照财务经济分析的要求,可以将利润指标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营销数量、品种结构、价格、成本和税率等。通过层层分析,营销数量和品种结构可以联系生产、销售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说明社会和市场以及产业结构对利润的影响;价格因素可以分为市场定价的客观原因和产品质量的主观原因,这样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市场调查、考虑社会反响、提高产品质量、尊重消费者权益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可以对影响成本的产量、质量、材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费用消耗水平等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这些都是与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客户利益、珍惜环境资源等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税率因素尽管是一个客观因素,通过分析也能表明企业遵守国家税法、履行纳税义务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对经济责任财务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力争做到不仅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回报,而且要努力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关财务能力指标的分析,通过结合经济活动的因素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单位收入研发费、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材料用废率、单位收入耗能量、单位收入耗水量、单位收入排废量、环保投资率、职工劳动生产率、工资支付率、捐赠收入比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分析指标。总之,通过运用财务经济分析方法发展社会责任财务分析能够不断深入挖掘经济责任财务分析的内容。
三、发展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是对经济责任财务分析指标的拓展
企业不同的相关利益者各自的主要利益来源有所不同,但都有赖于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量。企业现金流入量取决于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入的期间长短,现金流入量又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期间长短则取决于企业可否持续和谐发展。而企业绩效和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是从整个社会出发考虑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关心的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量的实证结果证实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那些以财务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方法的实证文献,代表人物有布拉格顿和马尔林(1972年)、鲍曼和海尼(1975年)、帕克和艾尔伯特(1975年)、海因茨(1975年)、斯图蒂温特和吉特(1977年)以及科齐赫兰和伍德(1984年)等。布拉格顿和马尔林以及鲍曼和海尼都是使用股东权益回报率(ROE),他们的分析报告说明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的ROE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arc Orlitzky,Frank L. Schmidtt和Sara L Rynesd(2003年)在《企业社会表现和盈利表现:一个深度分析》(《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中通过综合计量分析表明,公司在社会责任或者说环境责任方面的努力是可能得到回报的(尽管在评估社会表现和盈利表现方面的具体操作有所不同)。例如,和基于市场的盈利指标分析相比,社会表现似乎和基于衡量责任分析的财务表现的相关程度更高。社会表现的信誉指数又要比其他社会表现指数和盈利表现的相关程度更高。作者的这一研究,更确证了现在很多商界人士和学者们关于社会表现和盈利表现相关性的设想。至于社会责任与企业持续和谐发展的关系则更为明显,比如,企业因违反政府规定的法律责任或生态责任而被停业后,其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重创。而目前的财务分析只重视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分析,却忽视了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分析。这种忽视不但使依赖于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企业相关利益者决策不科学,而且带来企业可能因没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而被终止经营的巨大风险。因而引入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分析极有可能使现有财务分析体系更完善,使依赖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相关利益者决策更科学。
将企业社会责任分析引入现有经济责任财务分析系统中,可以在延续传统企业财务分析评价的同时,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更加全面、更为深入、更为科学的分析评价,提供与经济决策更为相关的财务信息,实现判断企业可否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一是宏观上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促进作用,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二是微观上既从理论上倡导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谐社会”理念,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探索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之路;又从实践上为政府评价企业提供科学指标体系,为企业管理者评估管理效率提供考核标准。
企业引入社会责任财务分析以后,现有的企业基于经济责任的财务分析的使用主体──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国家税收机关等将得到拓广。作为社会公众代言人的政府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分析的使用主体。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促使企业从可持续发展出发,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走“绿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道路。
四、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
1.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一般理论
该部分主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内涵、分析主体、分析原则、分析标准、分析体系和分析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者的一种良性反应,它既有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强制义务,也有道德方面的自愿行为,具体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四大层面。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主体有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供应商、顾客、员工、社区和行业协会等。分析主体遵循引导性、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深入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按照经验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预算(计划)标准和法律标准釆用可行的方法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
2.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基础包括市场基础、学科基础和信息基础三个层次。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市场基础取决于企业经济实力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认证标准的涌现和社会责任认证证书的市场准入“资格”等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学科基础在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与成熟、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已引起重视和财务分析方法与技术的进步等前提条件的具备。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主要表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报告的财务绩效与财务状况的影响和现行财务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揭示两个方面;此外还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提供的社会责任会计财务报告模式。
3.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责任财务分析、法律责任财务分析、生态责任财务分析和伦理责任财务分析。经济责任财务分析指标有净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等;法律责任财务分析指标有小时工资率、工资支付率、法定福利支付率、社保提取率和社保支付率等;分析评价企业生态责任财务指标有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材料用费率、单位收入耗能量、单位收入耗水量和环保投资率等;伦理责任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员工人均教育经费、员工工资增长率、就业贡献率、捐赠收入比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
4.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责任财务分析
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责任财务分析就是要按照和谐社会的理念,为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比如传统的筹资决策重要标准资金成本率就应向资金社会成本率转变;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决策标准就应向经济、法律等多元标准靠拢;追求经济效率的效率分配原则与兼顾公平的原则相结合等等。
5.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能力分析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能力分析,就是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兼顾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法律要求与社会要求和股东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以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和相关经济信息为基础,对企业的生存能力、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依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影响企业生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程度、企业对基础资源的拥有程度和企业资源结构的合理程度等。从社会责任视角来看,企业安全能力表现为宏观层面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性与微观层面企业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从企业社会责任来探讨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与其相关利益者的交易成本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两个方面。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分析以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为视角对一般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财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