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主管必会——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fengjunyan 2020/09/03 11:53:47  字体:

要想做一个企业的会计主管,那当然要做好税务方面的工作,对税务有自己的见解和知识。房地产开发企业更需要对税务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这样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优惠。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下关于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快来看下吧!

一、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政策规定,下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售税额中抵扣:

(1)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注册的增值税额

(2)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纳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3)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纳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计算公式为: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4)自境外单位或者个人购进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境内的不动产,从税务机关或者扣缴义务人取得的代扣代缴税款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5)自2018年1月1日起,纳税人租入固定资产、不动产,既用于一般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又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其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全额抵扣(之前仅限“购入”)。

总结一下:

增值税扣税凭证,是指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和完税凭证。

纳税人凭完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的,应当具备书面合同、付款证明和境外单位的对账单或者发票。资料不全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售税额中抵扣:

(1)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3)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4)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以及该不动产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

(5)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

(6)购进的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

三、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的处理

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应分别核算。

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一般企业: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 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房地产开发企业: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兼有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免征增值税的房地产项目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应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建设规模”(注意不是可售面积)为依据进行划分。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简易计税、免税房地产项目建设规模/房地产项目总建设规模)

四、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包括不动产在内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金都可以抵扣了,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但进项税抵扣还要关注具体细节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纳税风险。

1)不得抵扣的情况:

购置固定资产专门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如:2018年企业购置一栋楼房,价税合计11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100万元。此栋楼房专用于职工宿舍。根据“用于集体福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相关规定,100万元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0   

       贷:银行存款 1100

借:固定资产 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0

2)既用于不能抵扣项目又用于可以抵扣项目: 

购置固定资产专用于不能抵扣项目,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购置固定资产既用于不能抵扣项目又用于可以抵扣项目,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如:2018年10月企业购置一栋厂房,价税合计11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100万元。此栋厂房既用于生产应税产品,又用于生产免税产品。由于购置楼房不是专用于生产免税产品,根据“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中涉及的固定资产仅指专用于上述项目的固定资产”之规定,100万元进项税金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账务处理 

2019年3月31日前购入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0

       贷:银行存款  1100

借:应交税金——待抵扣进项税税  4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40

根据最新2019 15号公告 ,3月31日将所有固定资产待抵扣进项税额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金——待抵扣进项税税  

2019年3月31日后,再购入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0

       贷:银行存款  1100

3)原用于可以抵扣项目并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转用于不能抵扣项目时的处理

原用于可以抵扣项目并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转用于不能抵扣项目时,应按规定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适用税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或摊销后的余额。

如:企业于2017年11月购置一辆客车,价款1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17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限期内进行了认证。此辆客车购进时用于生产经营,进项税额已全额抵扣。该企业又于2018年11月将该辆车转用于企业福利部门。

具体处理如下:

购进时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不考虑其他税费),已提折旧2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00-20=80万元。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80*17%=13.6万元。

账务处理:

购进

借:固定资产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117

转用于福利部门

借:固定资产 13.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3.6

4)原用于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转用于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应税项目时的处理

原用于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转用于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应税项目时,可以按照规定公式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净值/(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注意:必须在购进时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并在限期内进行了认证,才能按规定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如:企业于2017年11月购置一辆客车,价款1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额17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限期内进行了认证。此辆客车购进时用于企业福利部门,发票认证后进行了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该企业又于2018年11月将该辆客车转用于生产经营。

具体处理如下:

购进时固定资产原值100*(1+17%)=117万元(不考虑其他税费),已提折旧23.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7-23.4=93.6万元,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93.6/(1+17%)×17%=13.6万元。

账务处理:

购进

借:固定资产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117

借:固定资产 1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7

转用于生产经营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

       贷:固定资产 13.6

还想学习更多财税知识吗?

快来正保会计网校-开放课堂

史洁然老师讲解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主管“财税表”吧!

课程分为财务基础篇、税务篇、实战篇三个部分,针对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会计的行业特色全面讲解。内容包括房地产财务管理基础、成本核算、特殊费用处理、销售核算、涉税实务、投资测算、融资操作、合同审核等内容,干货满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快速掌握房地产行业财务核算的核心要点、税务处理规则并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实务环境中熟练运用。帮助有志于房地产开发行业财务工作的学员朋友实现零基础快速融入,打开职业晋升通道。真正的房地产行业财务一课在手、实务都有!心动不如行动,快来一起学习吧!点击图片即可报名>>

正保会计网校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