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 会计实务 > 会计人员 > 各行业 > 正文

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的核算过程

2015-02-03 14:57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打印|收藏|
字号

| |

问: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过程应该如何核算? 

答: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3.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下面大家再来看一下无形资产的内容。

1.专利权。

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

非专利技术即专有技术,或技术秘密、技术诀窍,是指先进的、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及诀窍。

企业的非专利技术,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的,应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的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对于从外部购入的非专利技术,应将实际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注意:自行研发的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3.商标权。

商标是用来辨认特定的商品或劳务的标记,如果企业购买他人的商标,一次性支出费用较大的,可以将其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这时,应该根据购入商标的价款、支付的手续费等及有关费用作为商标的成本。

4.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土地使用权。

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将取得时发生的支出资本化,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

6.特许权。

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大家再来看一下无形资产的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为了反映和监督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和处置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进行核算。

“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借方登记取得无形资产的成本,贷方登记出售无形资产转出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累计摊销”科目属于“无形资产”的调整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借方登记处置无形资产转出的累计摊销,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此外,企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1.无形资产的取得

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主要方式有外购、自行研究开发等。取得的方式不同,其会计处理也有所差别。

(1)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无形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必要支出总和。

注意: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如果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研究阶段

①发生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②期末结转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开发阶段

①发生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②达到预定用途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无形资产的摊销

(1)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2)无形资产应自可供使用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联系学习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3)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年限平均法)、生产总量法等。

(4)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

   贷:累计摊销

3.无形资产的处置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将所得价款与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减值准备

   或者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无形资产

       营业外收入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泥巴姐
畅学卡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0 - 2024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