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标准提高需要注意的税收风险

来源: 一叶税舟 编辑:张美好 2019/07/22 18:12:16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面对当前经济不确定因素,我国陆续出台了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其中明确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月销售额提高到10万元(季度30万元,含本数,以下简称免征标准),并调整了相关政策。结合实务中遇到的问题,提醒大家需要关注的税收风险。

实务

1. 销售额标准不一的管理风险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有扣除项目、按差额征税的,改为以差额后的销售额计算判断免征标准,纳税申报表也与之衔接。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是以未扣除之前的全部销售额计算。由此,年销售额出现24%的临界点,低于临界点时,就有可能出现纳税人申报差额销售额处于免税,但销售全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情形。此时,纳税人有登记一般纳税人的义务;税务机关则有履行告知催办义务,并对逾期仍不办理的,应从次月起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直至登记为止。因此,税务机关应实现对全部销售额的跟踪管理,避免执法风险。

2. 销售不动产的征免风险

免征标准考虑到销售不动产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全部应税销售额未超免征标准的,一并免征;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免征标准的,不动产销售额单独按照现行规定征免,扣除不动产销售额后其他应税销售额则单独根据免征标准确认是否免征。因此,兼有销售不动产业务的纳税人虽然全部销售额超过免征标准,但仍允许分别进行计算和判断,以免没有充分享受免税红利。

3. 设立新经营主体需合法

针对免征标准的提高,部分纳税人为了享受免税政策,会将本身的业务进行分解,设立多个经营主体,分别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或者既有小规模纳税人又有一般纳税人。笔者认为,通过合法的方式开设新的市场主体本身无可厚非,但需要分清相互之间的界限,相互混淆将面临税收风险。新政的实施,预计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搭配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纳税人应注意多种经营模式下的合法性运作,重点把握好发票的使用界限,避免涉嫌虚开的风险。

4. 税务机关应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新政的实施是对合法纳税人的税收优惠,决不是逃避纳税的路径,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一人多照、一址多照、关联关系纳税人的管理。新政在给予改革红利的同时,也给被利用于非法活动的空间得到扩大,可能会出现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走成本、逃避缴纳个税、社保费等情况有所加剧。税务机关应重点关注增值税发票使用管理,利用快速反应机制,预防和打击利用虚设经营主体从事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的行为。

5. 注意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综合应用

这个问题主要考虑的视角是增值税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对于走入消费终端环节来说,增值税优惠政策是实打实的,因为后续不再有链条。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中适用或选择简易计税的,原则上是不抵扣之前环节缴纳的增值税,那么之前环节的优惠政策是有效的。但是,对于一般计税项目,之前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不能进入抵扣链条就是无效的,是额外多缴的税款;能够进入抵扣链条的才是有效的,真实的优惠(如即征即退等)。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如果销售给后续进入增值税链条的,则是无效的。虽然“无奸不商”是句不雅的话,但也是符合经营者的基本思路。一般纳税人如果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没有取得抵扣凭证或者取得的是征收率的抵扣凭证,自然对其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如此情形下,除非你的产品是无法替代的,否则势必会存在议价问题。主要做法就是通过压价来弥补增值税抵扣税额缺失的利益。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标准的提高对于以一般纳税人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在实务中减税带来的最后收益是有限的,在考虑转登记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需要与客户事先作好有效沟通,以免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失去了已有客户,消失了潜在客户。

     在“金三”全面上线、税务征管日趋规范、税务稽查日趋频繁的背景下,企业纳税申报材料,蕴含着很多可能触发被税务机关稽查的因素。本课程以企业日常提交给税务机关的财务核算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以会计报表各项目数据为基础,识别企业会计报表中的存在的税务风险,透过“报表”看涉税问题。

会计报表中10个纳税评估与稽查风险点

点击进入>>

会计报表中10个纳税评估与稽查风险点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