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翻越(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艰涩的栅栏

来源: 编辑: 2005/03/23 00:00:00 字体:

  会计是数字与理论的综合体,没有人会将会计当作是一门艺术或者是能形成一种时尚的潮流,因为,在许多人的眼中,会计是死板的、生硬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它与文学、时尚毫不搭边,在心底里我们渴望会计能带给我们一种超越纯数字和理论的东西。财会人的世界中有着太多的抑郁和烦躁,在现实的世界中,财会人生活得很累、很疲乏,也很矛盾,生活里,各种各样的经历,总在催促着会计人们不断的长大,环境的变化,又总在逼迫着你作出很多的选择,然而在你心中,又有些东西一直在抗争着,不想被现实,把自己所执著着的信念抹杀掉。于是在跟自己的斗争中,很痛苦的挣扎着。清醒是一种切身的痛苦,而沉睡则是一种不可饶恕的背叛。

  按照传统标准对会计学、会计文化、人文会计进行定位,在我看来实在是有点高不可攀。所以,我是真的不喜欢很“传统”、很“理论”的东西,如果真的要那样的话,我还不如去书店买上一大摞的理论书籍。看看现在书店里充斥的会计书籍,就会萌生出一种很失望的感觉:现在国内大多数财会作品和会计学理论与潮流就是-平实与僵硬、拼凑与拉杂!如果一但夹杂文学的意味在里面就显得过于的矫情。追索这些原因,不难发觉,我们生存的这个行业环境里一直缺乏某种根本的土壤,能在细微之处引导我们向美学方向靠拢、从而获得无限的自我伸展的空间!如果文字僵硬和死板的得除了自我欣赏,只能象征性地摆在玻璃书橱里,还能希望读者的眼睛能在其中策马奔腾吗?

  国内著名的财会名家,见诸报刊与杂志的文章也可谓非常之多。如果想细细品味他的更多文章,就会发现其文章涉猎范围太广,在财会理论的领域里,写来文采飞扬,分析透彻,鞭辟入理,可惜那往往是长篇巨著,想将他们纳入自己的思想空间,又恐没有那么大的容积和消化能力。所以,对于会计散文与杂文,我们不求其包揽凡文史哲、政治经济、人生理想、世间万象。至少,他能给我们想得到的东西而不是买一送十型的搭配!

  2001的时候,张连起先生以《数豆者说》为自己的会计美文汇集命名,既而是《会计职业道德案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等书逐步面市。从此,张连起的名字走进无数读者的眼睛。而近三四年来,所读寥寥的书中,也惟独张连起先生的会计美文让我喜欢到不忍读完的地步。连起先生写东西用词极是考究,文字功底很深,美谈典故更是随手捻来,熟稔到旁若无人的地步。前天我有幸收到连起先生送给我的《鸣哨笔记》,细读之下感慨颇深,从《专业钻探》到《时评出击》你会看到这样的一个连起先生,他既非纯粹的会计文人、亦非纯粹的会计学者。我一直觉得连起是玩转文字的高手,许多时候生涩的理论、枯燥的案例、模糊的概念都由先生的文字随意组合出来,不艰涩,不空洞,不矫情,不浮华,鲜活灵现的展示着连起先生的博学和睿智。读连起先生的散文与杂文,就像听一个学贯中西的会计学者在闲聊,娓娓道来,处处皆是学问。

  在《鸣哨偶记》里,连起先生综论会计之历史、对会计的各类名人评述。先生以自己的笔调来从各个方面来描述会计行业,我倒觉得,《鸣哨偶记》收录的,不仅仅是从前的旧时光,更多的,是属于从前的那些思绪,时光不再了,思绪也只是过去的思绪而已,那些泛着淡淡黄色的纸张所记述的往事终究是远了,既然“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那么也一定无法“两次经历同样的事情或者心境”,怀念只是为了怀念而已。勿使忘却,勿使消散,让过去象阶梯般鲜活的堆积起来,一直延伸到现在。

  从《点亮悟性》你会发现连起先生是一个财务领域里、随笔杂文的行家里手,他除了是在财会领域里的卓有成就的学者外,也是风趣和幽默的文学行家,见多识广,阅读精深,思考勤奋,因此,出自他之手的文章,如《是是非非话合伙》、《前前后后话报告》、《虚虚实实话证据》……都显得涵纳广博,言之有物,覃覃有味。总之文章成了集思想、学问、文采、情趣于一炉的精深之作,读后滋润心田,令人忘倦,爱不释手。

  《忆旧光影》里的许多文章,大抵是怀人感旧的文字,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人事、学事、情事,缠绕成绵长的思绪,“像酒,像泪”。《孔会计理论》、《蒙哥马利和他的书》…………均不是平常意义上说理条分缕析的文章,读来倍觉亲切,既有怀旧性、又紧扣着时代的脉搏,于是在动感和伤逝中给我们以启迪。《愧对顾准》那深深的无奈,尽在这字里行间。总觉得连起先生以前的文章谈事多,怀人少。谈事者,尽可写得如花似锦。怀人者,难免动了真情,笔下也自然流露出“沉实的轻愁和料峭的温熙”。于是我被这样的文字深深的打动了:顾准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这远到连伤心都找不到出口。

  而《怀念‘四大’》则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之美,还有那似曾相识的思绪,直让人软软地躺在回忆的怀抱,随着阅读,轻叩往事之门。它将对人生、生活、艺术、读书、读人、说话乃至生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之事,都逐一进行了解剖,对人世间日日更新的变迁万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让人读来感觉立长知识。许多经一支生花妙笔的点染,无不历历在目,就像打开了一坛精藏了十数年的女儿红,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对往事连起先生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在《网事如风》中也透视着会计行业行走的足迹,于是会计行业的前尘旧影都栩栩如生地活在他的笔下,就连色香味声形貌等等都鲜活如新。在他的笔下,过去的是时间,留下的却是一个个或感伤或温情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入会计人内心世界的窗户。往事不再,逝者如斯,一切是那么温馨,美好,感伤。在这些怀旧篇什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个旧式文人的身影,带着几分忧郁和沧桑。奥威尔和赫胥黎都曾预言文化的灭亡,在奥威尔看来,其方式是书被禁读,真理被隐瞒,在赫胥黎看来,其方式是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为滑稽戏。“我相信,文化决不会灭亡,会计文化也不绝不会灭亡,因为我们都不曾经背叛过去,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很慢但我一直在走。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连起先生有自己独特的会计语言,行文走笔看似都是自然的流露,不着修饰的痕迹,“不拘章法,触目皆美”,而其最成功的作品则更有一层沁入人心的含蓄。结构的能力,反映着作者思想的能力,也重视文体结构。但我个人认为先生骨子里有着一种古典精神,如《诚信版图》所带给我思想的冲击,他在混沌的生活表象中坚持着一种纯粹性。最让人难忘的是先生全部创作中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执著。虽然对于诚信的话题和所谓的《性的会计学分析》我不敢苟同,但在一个商品化和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连起先生执着地反映会计行业的困惑、行业的矛盾、行业的需要,敢说敢言,便也越发显得格外的可贵,这也就形成了他切入这一会计文学世界的独特的风格。

  然而,真正富有挑战意味的是,连起先生以他内心的真诚与好奇,以及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字能力,改变了我们对一个专业望而生畏的冰冷印象-在这样一部力求通俗的作品中,会计知识被重新进行了定义,这使得一本本质过于严肃的书,能够散发出迷人的气息。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对国内刻板的会计作品的一次蓄意的、意义深远的突破和创新-它刷新了我们对会计文学作品已成定式的预期和贫乏的想象。甚至,你可以把《鸣哨笔记》当成一本有趣的小说,从头到尾依次阅读。然而,这并非说作者不尊重专业知识,恰恰相反,无论从何角度而言,《鸣哨笔记》都对专业知识保持了足够的尊重和敬意,只是,它更愿意在轻松、幽雅的姿态中去实现求知。这正如同先生所说的那样:点穴而大气的人文会计随笔我喜欢。

  在这里,我不想对《鸣哨笔记》进行什么评判,因为这并不是我能做到的。但是我想说,《鸣哨笔记》写出了对生活、对行业、对人生、对世象等诸多方面的感受,文中透露着的真知灼见,让我感觉大开眼界,也让该书除了在理性的光芒下,也透露出一些感性的力量,让人既能感悟感悟智慧的光芒又能得到身心的愉悦!连起先生的会计散文、杂文始终坚守着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氛围,其字里行间或深或浅的透着一种文学会计的韵味,读他的书,就像一个天真的、无畏的孩童,轻轻的越过会计艰涩的栅栏,跳到一个如梦似幻的地方,然后盘腿而坐惬意的阅读……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