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06年经济师《运输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中级)

来源: 编辑: 2006/07/04 10:52:35 字体:

  第一部分 运输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 运输与运输业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运输的概念与效用、运输的分类、运输生产的特点、运输系统及其要素构成、运输业的形成和发展、运输业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对运输、运输系统与运输业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全面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运输经济基础知识奠定基础。

  考试内容

  (一)运输及其分类与特点

  掌握运输的概念与效用,生产过程运输、流通过程运输、营业性运输、非营业性运输的涵义,运输生产的特点;熟悉运输的分类方式和特点。

  (二)运输系统及其要素构成

  掌握运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运输线路的分级、运输场站的分类与分级、运输枢纽的涵义及分类,运输组织的内容;运输线路的涵义及组成、运输场站的涵义及组成、运输设备的主要内容。

  (三)运输业的性质与特性

  掌握运输业的形成和作用,运输业的发展阶段、运输业的生产特性、运输业的服务特性、运输业的基础设施特性;熟悉运输业的概念、组成和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各种运输方式与运输布局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核考生对综合运输体系、运输布局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技术经济特性等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检验参考人员是否具有参与相关工作的工作能力,以树立运输经营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提高参与运输业调控和组建合理综合运输体系的积极性。

  考试内容

  (一)各种运输方式主要技术经济特征

  熟悉衡量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的主要指标。掌握运送速度、运输成本、劳动生产率、燃料消耗量、始建投资的涵义。掌握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在运送速度、运输成本、劳动生产率、燃料消耗量、始建投资五个指标上的差异与联系。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合理分工

  熟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范围。

  (三)综合运输体系及运输网的布局

  熟悉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运输网布局的依据和原则。掌握综合运输体系的组成;掌握联合运输的概念;掌握运输网及运输布局的概念;掌握运输枢纽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运输线路的类型选择;掌握运输场站在运输网中的布局。了解运输线路的走向;了解运输网的构成、运输网的层次;了解运输枢纽在各种运输设备的布局。

  (四)运输布局的基本方法

  熟悉空间运输联系定量分析法中运输联系强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了解运输发展四阶段中“点”、“线”、“网”和高度优先连接四阶段的关系。熟悉运输通道规划的操作方法;了解对运输通道节点的要求。

  第三章 运输市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运输市场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类型、市场功能等知识内容的程度;检查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运输需求概念、影响因素、需求规律、需求弹性分析等知识内容的程度;检查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运输供给概念、特征、类型、供给规律、供给弹性分析以及运输市场供求规律等知识内容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运输市场概述

  系统掌握运输市场概念、主要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基本类型及主要功能;熟悉相关概念的内涵、运输市场主体、客体的主要内容及层级划分、各类运输市场划分的标志等;了解运输市场主要功能的作用基础及如何发挥作用。

  (二)运输需求

  全面掌握运输需求的概念、运输需求特征、运输需求规律、运输需求弹性分析,特别是运输需求价格弹性分析等内容;熟悉运输需求的基本划分类型、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运输需求收入弹性、交叉弹性和派生弹性的计算;了解运输需求的实质以及影响运输需求弹性系数的有关因素。

  (三)运输供给

  全面掌握运输供给的概念、运输供给特征、运输供给规律和运输供给价格弹性分析等内容。熟悉运输供给的类型、影响因素、运输供给交叉弹性等内容;了解运输供求规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供求均衡分析理论及供求规律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章 运输价格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运输价格及其形成因素、运输价格的基本理论、运输价格的结构和形式以及运输价格管理相关知识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对运输价格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考试内容

  (一)运输价格及其形成因素

  了解运输价格的涵义;熟悉运输价格的特点;掌握运输价格形成的因素。

  (二)运输价格的基本理论

  了解运输价值及其与运输价格之间的联系;掌握运价制定的一般原理;掌握运价制定的方法。

  (三)运输价格的结构与形式

  熟悉运输价格的分类;掌握运输价格的结构;熟悉运输价格的形式。

  (四)运输价格管理

  了解运输价格的管理模式;掌握运输价格的管理原则;熟悉运输价格的管理形式;掌握运输价格的管理手段。

  第五章 运输设施建设投资与融资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检验考生了解、熟悉、掌握运输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运输设施特性经营与经营权转让,运输项目的经济评价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关于运输投资的理论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运输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

  掌握经营性、非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主体的构成;了解我国运输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与结构;掌握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化的涵义,了解其要求,熟悉主要建设的要素市场种类及建设方式。

  (二)运输设施特许经营权与经营权转让

  掌握运输设施特许经营的涵义及主要形式;了解运输经营权转让的原则;熟悉经营权有偿转让的条件和范围;了解经营权转让的期限和价格的设定方法,掌握投资回收期加盈利期法和合宜投资收益率法。

  (三)运输项目的经济评价

  1.项目经济评价基础

  掌握资金、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随时间变化的原因等基本知识;掌握单利、复利的计算方法及常用的复利计算公式,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净现值率、内部投资收益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法,熟悉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法。

  2.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掌握不确定性分析的两种主要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

  3.运输项目经济评价

  掌握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熟悉财务评价所考察的收人与费用的项目,掌握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流动资产、经营成本的概念会

  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算。会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主要指标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掌握影子价格的概念,了解国民经济评价考察的项目和费用,会就这些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第六章 运输宏观调控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考核考生对有关运输宏观调控的目标、方法和手段、运输规划、运输政策、运输管理体制等知识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提高考生有关运输宏观调控的理论水平。

  考试内容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方法

  掌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掌握宏观调控的目标;熟悉宏观调控的方法;掌握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熟悉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了解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二)运输规划

  熟悉运输规划的原则;掌握运输规划的内容;了解运输规划的程序;掌握运输规划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三)运输政策

  掌握运输政策的涵义;掌握运输政策的职能;掌握运输投资政策;熟悉运输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掌握运输价格政策;了解运输政策倾向。

  (四)运输管理体制

  掌握运输管理体制的涵义;了解我国运输管理体制;掌握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熟悉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第二部分 公路运输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七章 道路运输系统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道路运输系统的概念、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对路网、场站、车辆、运输组织管理、智能运输等子系统的构成、技术标准、功能、任务和职责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考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道路运输系统的构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道路运输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奠定基础。

  考试内容

  (一)路网系统

  掌握道路与公路的概念、公路分类及分级的依据、两类五级公路的主要标准、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的基本构成要素;公路网、公路网密度的概念,公路网密度的计算公式,公路网的组成,国道、省道、县乡道的特点;公路路政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熟悉公路等级技术标准的依据;路面分级、路面等级与交通量、车速的基本关系;道路交通管理的有关内容。

  了解道路交通标号志的功能、种类;公路路面标线及作用;公路路政管理的作用。

  (二)站场系统

  掌握汽车客运站及其分类、分级的依据及基本标准;汽车客运站的具体业务;汽车货运站的分类;零担货运站和集装箱货运站的分级依据及标准。

  熟悉汽车客、货运站的特点及具体工作;汽车货运站具体任务和职能。

  (三)车辆系统

  掌握汽车的分类:轿车、客车、载货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专用汽车及其使用性能;汽车的容载量、外形尺寸和重量的利用程度、速度性能、通过性能、安全性能、经济性、乘坐的舒适性、运行储备性能等指标的涵义。

  熟悉影响汽车运输油耗的主要因素;汽车公害的分类。

  了解汽车运输节能的途径与措施;汽车公害的防护措施。

  (四)运输管理组织系统

  掌握道路运输管理组织系统的概念及构成;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概念、组织机构设置及主要任务和职责;道路运输企业的分类及其运输生产经营的特点;道路运输企业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

  熟悉各级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一般职责;道路运输企业的基本任务。

  (五)智能运输系统

  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基本构成;先进交通信息系统的概念;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先进的车辆系统的概念;先进公共运输系统的概念;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的概念。

  熟悉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商务车辆营运系统的组成、服务功能及具体内容。

  了解智能运输系统各子系统的作用及意义;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先进的车辆系统信息流程图。

  第八章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体系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对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对各个指标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相互联系的熟悉程度;对车辆运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车辆运用效率的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于运输企业的实际统计和分析中。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试内容

  (一)车辆运用效率指标

  掌握车辆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车辆工作率、平均每日出车时间、昼夜时间利用系数、出车时间利用系数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车辆速度利用程度的指标:技术速度、营运速度、平均车日行程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车辆行程利用率的涵义及计算方法;车辆载重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标:吨(座)位利用率、实载率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车辆拖运率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

  熟悉车辆运用效率各指标的特点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推算方法;车辆运用效率各指标的用途和作用。

  (二)车辆生产率

  掌握车辆生产率的涵义及衡量指标;单车期产量的涵义及各种计算方法;车吨(座)期产量涵义及各种计算方法;车公里产量的涵义及各种计算方法;车辆生产率与车辆运用效率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计算方法。

  熟悉车辆生产率各指标的特点和区别。

  了解计算车辆生产率各项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三)提高车辆生产率的途径

  掌握提高车辆的完好率和车辆工作率的途径;提高营运车辆的平均车日行程的途径;提高车辆行程利用率和吨(座)位利用率的途径;提高车辆拖运率的途径;提高运输劳动生产率的途径;运输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熟悉影响营运车辆生产率的因素;运输劳动生产组织的三种形式:作业班组组织(包括车辆运行班组、装卸作业班组、车辆维修班组)、工作地组织、工作轮班组织。

  了解提高车辆生产率的意义;提高车辆生产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九章 道路运输计划与运输合同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道路运输计划和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计划的概念、特点及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对道路运输计划指标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道路客、货运输合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测量考生结合实际情况编制道路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车辆运用计划及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能力。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能对道路运输计划及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特点和编制过程、编制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科学合理地编制道路运输计划。

  考试内容

  (一)道路运输计划的概念和内容

  掌握道路运输生产计划的概念和内容;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计划的概念和内容;道路运输生产计划的特点;企业长期经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熟悉道路运输生产计划与运输企业经营计划以及各种计划之间的关系。

  了解道路运输各种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二)道路运输计划指标体系

  掌握道路运输计划指标的概念;道路运输计划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内容;运输生产指标、运输安全质量指标、车辆技术指标、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劳动工资指标、技术经济指标、财务成本指标的内容。

  熟悉道路运输计划指标的特点和设置原则;各项计划指标的计算方法。

  了解计划指标的要素。

  (三)道路运输计划的编制

  掌握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车辆运用计划、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车辆运用计划编制的“顺编法”和“逆编法”;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各项技术参数。

  熟悉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车辆运用计划、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编制的原则、编制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各项计划指标的计算过程。

  了解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车辆运用计划、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四)道路客、货运输合同

  掌握道路旅客运输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内容;道路货物运输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内容;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的法律概念;车票、货运单、货物托运计划表的法律概念;道路货物运输合同的形式。

  熟悉道路客、货运输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的程序、内容和条件。

  了解道路客、货运输合同的特点和用途。

  第十章 道路旅客运输组织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公路客流及其影响因素、分布特点的了解程度;对公路客运方式、客运组织工作和运费计算工作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对公路客运站务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对高速公路客运管理的熟悉程度;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分类、客流动态、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及共公交通运行组织业务的认识和熟悉程度。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熟悉公路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的工作内容、特点和规律,掌握处理公路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工作业务的知识和技能。本章为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试内容

  (一)公路客流及其分布特点

  掌握公路客流的涵义及要素;公路客流在时间上、空间上、结构上的分布特点;客运弹性系数、客运回运系数、客运量波动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熟悉公路客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了解根据公路客流分布特点加强客运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道路客运组织与运费计算

  掌握道路客运方式(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及其特点;班车时刻表、客车运行作业计划、客车运行方式(定线运行方式、大循环运行方式、小循环运行方式)、班车行包运输组织、客运行车路单等组织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客运运价价目、客运基本运价(坐席基本运价、卧铺基本运价)和旅客运费计算方法。

  熟悉客运组织工作(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组织的环节和要求;客运计价标准(计费里程、包车客运计费时间、行包计费质量、运价单位等)内容和规定。

  了解班车时刻表、客车运行作业计划的作用;行包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道路客运站务管理

  掌握客运站的业务(组织客源、办理客运商务作业、客车运行组织、信息工作)内容和要求;道路旅客运输“三优”(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三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内容和要求。

  熟悉客车运行组织工作的内容。即:办理客车的发、到作业,签发、填写行车路单,指挥发车;了解营运线路阻碍情况,并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联系,处理站辖路段的阻滞事宜;会同有关方面处理行车事故,组织求缓善后工作;组织给油、供水及客车临时故障的修理;组织过站、宿站车辆驾乘人员的食宿和思想政治工作及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了解客运站售票业务、候车室工作、问讯处工作、寄存处工作内容和要求。

  (四)高速公路客运管理

  掌握高速公路客运的概念;高速公路客运具备的基本条件(开业条件、经营车站的条件、营运条件)的主要内容;高速公路客运管理的内容。

  熟悉高速公路的概念和特点;高速公路客运管理的原则。

  了解高速公路客运管理机构的设置。

  (五)城市公共交通

  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的营运类型(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地下铁道、出租汽车)及其营运特点;城市公共交通客流的动态(线网上的客流动态、方向上的客流动态、断面上的客流动态)和时间分布特点(季节性变化、假日性变化、昼夜性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布局的概念和内容,包括线路网密度、线路的长度、站距和站址;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编制所需参数:载客量定额、营运速度、行车频率、行车间隔、线路车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组织工作:车辆的运行方式、车辆运行作业计划、车辆调度的内容和要求。

  了解城市公共交通客流的调查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布局的原则。

  第十一章 道路货物运输组织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道路运输货物及其类别、公路货流、货流量和货流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货物运输过程、货物运输作业的要求和运输责任熟悉掌握程度;对货物运输的分类、零担货运的组织、特种货运组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及运费计算的熟悉程度;对汽车集装箱货运的特点和集装箱货运基本业务的掌握程度;对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组织形式、经营管理的掌握程度。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整体上对道路货运组织工作内容和特点有全面的认识,为作好货运组织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试内容

  (一)道路运输货物与货流

  掌握道路运输货物的类别:固体货物、液体货物、气体货物、计件货物、堆积货物、灌注货物、普通货物、特种货物、重点货物、一般货物、长途货物、短途货物及划分的依据;公路货流的概念及要素(流量、流向、流时、流距、类别);公路货流量和货流图的概念。

  熟悉各类货物的运输要求;公路货流方向的确定方法;货流图的主要功能。

  了解不同类别货物的特点。

  (二)货物运输作业夏运输责任

  掌握货物运输过程中各项作业(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到达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货物运输过程中各方责任的划分和《货规》的有关规定;货物托运、承运、装卸作业的具体要求和各方的责任;违约及货运事故处理的有关内容。

  熟悉托运、承运货物基本程序和内容;货物在始发站的各项货运作业的程序;货物在到达站的各项货运作业程序。

  了解货物运输过程中各项作业之问的关系。

  (三)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费计算

  掌握货物运输的类别:整车货物运输、零担货物运输、特种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鲜活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包车运输以及各自的特点和组织要求;货运组织方式(双班运输、拖挂运输、甩挂运输、直达行驶法和分段行驶法、定时运输与定点运输)的涵义及特点;零担货物运输的组织形式:零担货运班车和不定期零担货运车组织要求;零担货物运输中转作业方式:全部落地中转(落地法)、部分落地中转(坐车法)、直接换装中转(过车法)的组织要求;货物运价计价标准的内容;货物运价价目的内容;货物运费计算方法。

  熟悉货物运输组织方式特点;零担货物运输的特点;特种货物运输组织工作的特点;运价计价类别。

  了解不同种类货运组织之间的差别;货物运费计算中货运议价方法的应用。

  (四)汽车集装箱运输

  掌握集装箱的特征、种类及主要技术参数;集装箱自重系数、集装箱比容、集装箱的比面的涵义和计算方法;集装箱运输的分类和集装箱运输的组织形式、组织内容;集装箱换装作业的涵义和方式(直接换装与间接换装);集装箱换装作业的概念和组织要求;集装箱换装作业的方式:垂直式换装与水平式换装;集装箱货运站组织工作要求。

  熟悉各种集装箱的用途;集装箱货运站的特点和要求;集装箱积载的内容和要求。

  了解集装箱运输的优点;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前景。

  (五)国际多式联运

  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和特征;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海陆联运、陆桥运输、海空联运的涵义及组织要求;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具备的条件;国际多种联运的经营与组织。

  熟悉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与管理。

  了解国际多式联运的优点。

  第十二章 物流管理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基本活动和效用的掌握程度;对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物流系统化的目标和原则及途径的掌握程度;对物流各环节的概念、特点及管理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物流合理化、物流标准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能对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并能运用到运输管理实际工作之中。

  考试内容

  (一)物流的概念及其发展

  掌握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分类及各种物流的特点;物流的基本活动的内容;物流的效用(形态效用、场所效用、时间效用、占用效用)的涵义。

  熟悉现代物流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作用。

  了解实体分配、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二)物流系统化

  掌握物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各子系统的内容;物流系统的模式;物流系统化的目标和原则;物流系统设计要素。

  熟悉物流系统化要发挥“5s”效果和物流系统设计的一般原理。

  了解推进物流系统化的途径。

  (三)物流各环节及其管理

  掌握运输与配送的概念和特点、配送的方式与方法;仓储的概念和特点、仓库的功能与管理;搬运装卸的概念和分类、搬运装卸的作业构成;物流包装的概念、包装标志与包装技术;流通加工的概念和内容。

  熟悉运输。配送、仓储、搬运装卸、包装合理化的途径和方法。

  了解包装材料、流通加工的形式等内容。

  (四)物流管理

  掌握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物流合理化的内涵;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基本原则;物流合理化的途径;供应、生产活动中物流合理化;销售活动中物流合理化;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种类及实现物流标准化的方法。

  熟悉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特点;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与技术性标准的内容和关系。

  了解不同活动中物流合理化途径的特点。

  第十三章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内容、管理组织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对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车辆选择与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车辆检测诊断、维护修理的工作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对车辆维修计划和维修作业计划的编制工作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能全面了解车辆技术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并用于指导车辆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以充分发挥车辆在运输生产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

  (一)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掌握车辆技术管理的涵义和内容;车辆的使用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的维护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的修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的改造与更新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

  熟悉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安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的具体要求。

  了解车辆技术改造的涵义、原则;车辆技术改造与技术改装的区别;车辆技术改造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二)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

  掌握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指标:行车燃料消耗定额、轮胎行驶里程定额、车辆维护与小修费用定额、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定额、车辆大修费用定额、营运车辆完好率、车辆平均技术等级、车辆新度系数、小修频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车辆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与修订;车辆行车燃料消耗定额及轮胎行驶里程定额的制定方法。熟悉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实际测定法、技术计算法的涵义和要求。

  了解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的作用以及各定额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车辆的选择与评价

  掌握车辆选择的类型;车辆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车辆经济评价的方法:投资回收期法、费用效率分析法、费用换算法;投资回收额的涵义、使用范围、计算方法以及具体应用。

  熟悉选择车辆时考虑的因素;车辆经济评价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

  了解车辆选择和经济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

  掌握车辆检测诊断的概念和内容;车辆维护: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内容和要求;车辆修理:车辆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零件修理的内容和要求;车辆维修计划主要内容;车辆维修计划和车辆维护作业计划的编制;车辆维护修理计划的编制方法。

  熟悉车辆维护、车辆修理的基本原则;车辆各级维护的辆次数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车辆各种修理的辆次数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车辆各级维护之间的关系;车辆各种修理之间的关系。

  了解车辆维修中须注意的问题;车辆维修计划和车辆维护作业计划编制中注意的问题;车辆各类修理的作业辆次计划数的确定;车辆各级维护计划次数的确定。

  第十四章 道路运输质量管理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道路运输质量、运输质量管理、运输质量特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以及运输质量管理的其他各种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对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特征和体系构成的理解程度。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全面掌握道路运输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运输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试内容

  (一)运输质量及质量管理

  掌握运输质量的概念、构成和内容(运输产品质量、运输工作质量、运输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管理的涵义和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熟悉运输质量管理的意义;运输质量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了解质量管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二)运输质量特性及评价指标

  掌握运输质量特性的涵义和内容(安全性、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舒适性);反映运输质量特性的各种指标:安全性指标(行车事故频率、特大行车责任事故次数、安全行车间隔里程、死亡人数、行车责任死亡频率、旅客安全运输率、责任事故损失率)、及时性指标(客运正班率、客运班车正点率、旅客正运率、货运及时率、货运合同履约率、货运超期天数、货运超期率)、完整性指标(货损率、货差率、货运事故赔偿率、行包差错率、行包赔偿率、装卸标准合格率)、服务性指标(旅客(货主)满意率、旅客(货主)意见处理率、售票差错率、运费结算正确率)的涵义及计算方法。

  熟悉运输质量特性指标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了解运输质量特性各项指标的作用。

  (三)运输质量的管理方法

  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特点;PDCA循环法的内容和特点;运输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调查表、排列图、分层法、因果图、对策表、系统图、关联图、直方图、控制图的涵义、使用范围、计算方法;在质量案例分析中能熟练运用运输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熟悉质量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数据的收集方法。

  了解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之间的联系及综合运用。

  (四)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

  掌握运输质量保证的涵义和内容;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质量目标与计划系统、质量责任系统、执行与控制系统、检查与监督系统、质量信息系统、组织机构系统、质量教育系统、质量保证评价系统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熟悉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特征;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道路运输作业现场的质量保证的具体内容。

  了解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中各子体系之间的关系;质量管理点的概念和内容。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