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考点讲解: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2/05/25 08:40:09 字体: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考点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可以划分为要素费用,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用、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该分类反映了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及其金额。

  (一)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无论是外购的,还是自制的,发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项要素费用时,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等,均应计入产品成本。

  1.如果分产品领用的材料(直接计入)

  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产品(直接材料)

        ——基本生产——×产品(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2.共同耗用的材料(分配计入)

  对于不能分产品领用的材料,如生产中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相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燃料也可按照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1.直接计入的职工薪酬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产品(直接人工)

        ——基本生产——×产品(直接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分配计入的职工薪酬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明细账进行。一般按车间及产品和劳务设立明细账。当辅助生产发生各项费用时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与基本生产的制造费用一样,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再转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为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而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及账务处理

  辅助生产的分配应通过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采用此方法,各辅助生产费用只进行对外分配,分配一次,计算简单,但分配结果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公式如下:

  各受益单位应分配的成本=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该单位的耗用量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通过两次分配完成,首先将辅助生产明细账上的合计数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计算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的劳务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的优点是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但同时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3)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这种方法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

  (4)顺序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也称梯形分配法,其特点是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5)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的特点是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此方法有关费用的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也较多,计算工作比较复杂,因此,本方法适用于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四)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内容,包括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办公费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属于应计入产品成本但不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成本。制造费用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月末按照一定的方法从贷方分配转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

  2.制造费用的分配和账务处理

  (1)制造费用的分配

  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方(或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其计算公式概括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分母包括:产品生产工时总数或生产工人定额工时总数、生产工人工资总和、机器工时总数、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其中,由于生产工时是分配间接费用的常用标准之一,因此,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较为常见。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差不多的企业,如果生产工人工资是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该方法实际上等同于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分配率的计算公式的分母按定额工时计算,年度内如果发生全年的制造用实际数与计划数差别较大,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2)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应任意变更。无论采用哪种分配方法,都应根据分配计算结果,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进行制造费用分配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核算。相关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五)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1.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为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应增设“废品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增设“废品损失”项目。废品损失也可不单独核算,相应费用等体现在“生产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①废品损失采用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时,要将废品报废前与合格品计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见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成本的分配)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生产成本”科目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借方

  ②废品损失采用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时,废品的生产成本是按废品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的,不需要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

  (2)可修复废品损失

  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不是废品损失,不需要计算其生产成本,而应留在“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不需要转出。

  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其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结转后“废品损失”的借方反映的是归集的可修复损失成本,应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

  2.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1)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应增设“停工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增设“停工损失”项目。

  (2)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中,不设立“停工损失”科目,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等科目中。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