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备考指导:标准成本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0/04/14 17:30:19  字体:

招生方案

书课题助力备考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硬核干货等你学

资料专区

免费题库

海量好题免费做

免费题库

会计人证件照

照片一键处理

会计人证件照

考试提醒

考试节点全知晓

考试提醒

  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是第六章的重点,今天听了标准成本,有了个明确的概念了,标准成本的思想和用途是:先定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得出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这里的目标成本是有效经营下的成本,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正如陈华亭老师说的那样理想很遥远,而在哲学中我们也学到了“理想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所以它是在最优状态下达到的标准成本,而我们也只能尽最大努力将成本尽量与它接近了,所以我们研究的是怎样达到正常标准成本。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

  (1)标准成本的内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各项目的用量标准与价格标准:

  用量标准:记住直接材料是用“耗量”来表示,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由于要通过人的生产,这两个指标的用量标准就要用“工时”来表示。

  价格标准:材料的耗费要用“价格”来衡量。直接人工要用“小时工资率”,制造费用的耗费用“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差异指的是实际的耗费与标准的耗费之间的差异,分为超支(实际>标准)和节约(实际<标准)两种。

  这里面的差异可以从11个公式中面现出来:

  变动成本6个:

  用下面的图形能够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三个方面总结出书上的六个公式。

  

  固定成本5个:

  从4个量(实际数、预算数、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表现出来。

  产生了4个差异:耗费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能量差异

  

  关于哪些之间的差量表现出那个差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耗费差异:如果实际数超出了预算数,那么就说明了多消耗了,也就是“耗费”。

  产量差异:如图,我们观察为什么(2)和(4)的差别是什么?所以才导致他们和相同的指标做差得出不同的差异?那就是(2)表示的数量,而(4)表示的是工时。所以与(2)做差会形成“量”的差异——产量差异。与(3)做差会形成时间的差异。——效率差异。

  效率差异:用的时间不同,工作的速度就产生了差异,“效率”的问题。

  能量差异: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光能、热能、动能等等。这样对能量有个概念,我们可以想象预算数是预计的生产能力,也就是预算的能量而(4)是实际的生产能力,是实际的能量,那么(2)-(4)就是能量差异了。

  这是陈老师所说的所有关于这些公式的最好的记忆的方法了,之前想过别的方法,效果不是很好,看来对于知道指导学生的学习,陈华亭老师费尽了心思,一直都在不断的寻找各种方法来使我们要学的东西变得尽可能的简单,这才是好老师啊!不好好学习真的是对不起我们的陈华亭老师!!

  是不是跃跃欲试想做题了?这可是试题!!

  【例·计算题】(2007年试题)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正确答案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5=10(元)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8=16(元)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600-12000×2)×5=-120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160/21600-5)×21600=2160(元)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00-10000×2×8=90000(元)

  (6)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0×2×8-12000×2×8=-32000(元)

转载请注明·源自正保会计网校

学员讨论(0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