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年一度的经济师考试报名在即,广大考生也开始了备考准备,为了帮助您更好的通过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我们中华会计网特地为您汇编了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
人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空间的集聚
城市规模的扩大与扩展
城市数量增多形成城市体系
(二)城市化的进程
(三) 城市化的度量
城市化度量指标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L)
城市化率计算方法
一个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L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例题。单选题」「2008年试题」某省的总人口为5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50万人,则该省的城镇化率为( )。
A.30% B.45%
C.50% D.55%
「答案」B
「解析」一个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50/5000=45%
(四)城市化引起的变化
引起城市体系的性质的变化
引起城市形态的变化
引起城市生态的转变
引起城市性态的变化
(五)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六)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
大都市区的人口向较小的都市乃至乡村地区流动的分散化过程
是一种暂时的调整,而不是一种长久的变化
再城市化
城市衰退之后的复兴,衰退的城市恢复了增长
三、 郊区化
(一)郊区化概念
指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70%~80%),市区发展速度变得缓和平衡,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由市区向外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实质:一个城市内部由市区向郊区的分散
郊区城镇化
是指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
实质:代表了乡村与城镇的向心集聚
(二)发达国家的郊区化
郊区化前的外迁
沿铁路外迁
沿电车线外迁
汽车郊区化时期(1920~1950)
普遍郊区化时期(1950~1980)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时期(80年代)
形成边缘新城阶段(90年代以来)
(三)中国的郊区化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绝对量下降作为中国城市郊区化的标志(1982年)表现:
人口郊区化
工业郊区化
外来人口郊区集聚
郊区化形成机制(7大机制)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人口流动的限制性因素减弱
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触发了郊区化发生的机制
郊区新区开发与老区旧城改造的合力推进了郊区化
交通通信设施的改善提供了条件
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的强制与引导
外来人口的定位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