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专业预习人员甄选概述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3/03/18 10:27:05 字体:

  本文为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的备考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备考2013年经济师考试!

第七章 人员甄选

第一节 人员甄选概述

  一、人员甄选的含义

  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区分它们的人格特点与技能水平,预测它们未来的工作绩效,从而最终挑选出组织所需要的,填补恰当空缺职位的活动。

  准确理解人员甄选的含义,要把握以下三点:

  1.甄选两方面的工作:评价应聘者的知识、技能和个性;预测应聘者未来在组织中的绩效。

  2.以任职条件为依据,最合适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3.甄选由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部门共同完成,录用决策由直线部门作出。

  二、人员甄选的评价标准

  1)标准化

  2)有效排列

  3)提供明确的决策点

  4)提供应聘者是否胜任空缺岗位的信息

  5)突出应聘者背景情况的重要方面

  三、人员甄选的预测因素

  (一)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的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是可以将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

  1.胜任特征的基本内容:

  知识

  技能

  社会角色

  自我概念

  人格特质

  动机/需要

  --深层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表层的知识和技能相对而言易于改进和发展,培训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自我概念位于中间,这些态度和价值观需要更多时间,但还是可以通过培训、心理治疗或曾经有过的成功经历来改善。

  --核心的动机和特质处于冰山底层,难于评估与改进,最具选拔和测试的经济价值。

  --在人员甄选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对冰山下内容的考察作为重点。

  2.效标参照是指按照某一效度标准,胜任特征确实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

  最常用于胜任特征研究的效标是:优秀效标;合格效标。

  3.因果关联是指胜任特征所引起预测行为和绩效的关系。

  二)胜任特征的种类:

  1.成就特征:成就欲,主动性,关注秩序和质量。

  2.助人/服务特征:人迹洞察力,客户服务意识。

  3.影响特征:个人影响力,权限意识,公关能力。

  4.管理特征:指挥,团队协作,培养下属,团队领导。

  5.认知特征:技术专长,综合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信息寻求能力。

  6.个人特征:自信,自我控制,灵活性,组织承诺。

  三)胜任特征模型的作用

  1.工作分析

  2.人员甄选

  3.绩效考核

  4.员工培训

  5.员工激励

  四)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八大环节)

  1.明确目标

  2.定义绩效标准

  3.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4.获取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一般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为主。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类似于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事件法。行为事件访谈一般采用问卷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

  5.分析数据信息

  6.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7.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验证的步骤

  8.企业内沟通与推广

  五)建立胜任特征模型要注意的几点:

  1.针对特定业务需求,确保员工了解实施他的战略原因。

  2.必须获得高层的支持。

  3.经常且清楚地沟直达于胜任特征模型的目的及进展。

  4.涉及更多的员工,避免抵制与怀疑。

  5.确保员工看到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工作的关联性。

  6.监控进展的情况,确保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目前实践活动中经常使用的预测因素

  1.知识:以概念及其关系的方式存储和积累下来的经验系统。

  2.技能: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固定下来的经验系统。

  3.智力因素:

  (1)感知力。对视听信息、颜色、方位、空间与时间特性等方面的把握能力。

  (2)注意力。心理能量的指向性集中。

  (3)记忆力。迅速获取并巩固大量信息的能力。

  (4)语言能力。理解、加工、处理和表达语言信息的能力。

  (5)思维能力。抽象、概括、逻辑分析与综合、推理、想象等过程的能力。

  4.非智力的因素

  情绪、动机、气质、个性/人格、综合素质

  四、人员甄选的实施过程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