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信用风险是指信用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经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阈值。(阙值的简单含义即临界值) 有效地信用风险监测体系应实现的目标:
(1)确保商业银行了解借款人或交易人对方当前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2)监测对合同条款的遵守情况;
(3)评估抵(质)押物相对债务人当前状况的抵补程度以及抵(质)押物价值的变动趋势;
(4)识别借款人违约情况,并及时对风险上升的授信进行分类;
(5)对已造成信用风险损失的授信对象或项目,迅速进入补救和管理程序。
JP摩根的统计显示:各项措施对降低风险损失的贡献度均有不同
50%~60%——决策千预见并采取预控措施;
25%~30%——贷后监测到并迅速进行补救;
低于20%——风险发生后进行的事后处理。
一、风险监测对象
1. 单一客户风险监测
单一客户风险监测的方法包括一整套贷后管理的程序和标准,并借助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分类等方法。
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两类指标:一是基本面指标、二是财务指标。
(1)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
①品质类指标
②实力类指标
③环境类指标
(2)财务指标主要包括:
①偿债能力指标
②盈利能力指标
③营运能力指标
④增长能力指标
从客户风险的外生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上述相关群体的变化,均可能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造成影响。因此,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
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的评级,应定期进行复查,当条件改善或恶化时,应对每个客户重新定级,确保内部评级与授信质量一致。《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强调,内部评级是监测和空白股指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
2.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
客户信用风险监测的结果应当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时有所体现。
(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含义:通常是指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综合能够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对信贷资产的质量和客户风险程度进行持续监测和客观评价。
2001年,我国监管当局出台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原则,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能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根据监测的结果给定商业银行的客户以及信贷资产一个风险类别(或级别)
在分类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①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贷规章、制度和办法;
②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③实行审贷分离;
④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整;
⑤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贷款状况的重要信息;
⑥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既区别明显又相互联系。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