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复习:货币政策工具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1/03/01 14:32:49 字体:

2011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 货币政策分析
第二节 货币政策分析

  货币政策分析包括三个方面: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和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知识点: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

  典型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

  另外,利率政策、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也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1)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

  (2)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则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传导过程短,中央银行通过其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经常使用的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2.公开市场业务优点: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是按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中央银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中央银行能以这项政策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情况;

  第三,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式和步骤也可以自主安排;

  第四,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逐日进行,如有需要,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操作。但是,由于金融市场上其他民间债券增加,减轻了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强制影响力和对公众预期影响力较弱。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法定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2.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在市场货币供应量中,一部分称作基础货币。包括居民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自己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另一部分称作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所创造的货币。

  商业银行在吸收居民的存款后,除一部分要作为准备金外,大部分作为贷款放出,这些贷款或者被贷款人存入银行备用,或者由贷款人用于支付购买商品的款项,转入销售者手中,由销售者存入银行,这就形成与贷款额大体相等的存款。这种存款就是居民存款的“派生存款”。同样道理,这些派生存款还可以形成二级派生存款,二级派生存款又会生出三级派生存款,如此下去,最终形成数倍于初始存款的存款总量。根据这样的关系,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就会增加或减少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派生存款的总量,调控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1)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会增加,而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就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

  (2)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各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和利润,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并不经常使用。

  (三)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即中央银行再贷款。

  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在信用关系发达的情况下,各专业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中央银行贷款,

  (1)将各种票据,如国库券、国债等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

  (2)用自己所拥有的政府债券、其他财产作担保向中央银行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都叫再贴现。

  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和需求量,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3.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低或调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着眼于长期,对要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变资金流向。

  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同样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能够用于放贷的资金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增减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4.调整再贴现率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再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二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5.与公开市场业务相比,调整再贴现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的缺陷。

  第一,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说,由于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只能产生间接的效果,其最终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应,因而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工具;

  第二,从对利率的影响来看,调整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第三,就伸缩性来看,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变动,若随时调整,会令公众及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在正常情况下不宜随时变动,使其伸缩性受到影响;

  第四,调整再贴现率不能直接于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对商业银行缺乏强制性影响。

  除了上述三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还经常采用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政策手段,如道义劝告、行政干预和金融检查等。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2.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于预等。

  (1)利率限制

  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目的——为了防止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和为谋取高利而进行风险存贷。

  (2)信用配额

  信用配额——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3)流动性比率

  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也是限制信用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

  流动性比率——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

  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为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商业银行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和增加易于变现的资产等。

  (4)直接干预

  直接干预——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

  如对业务经营不当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或采取高于一般利率的惩罚性利率,直接干涉商业银行对存款的吸收等。

  3.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1)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例如,在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劝告各金融机构减少海外贷款;在房地产与证券市场投机盛行时,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减缩对这两个市场的信贷等。

  (2)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如果商业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门贷款,中央银行可削减向该银行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

  (3)间接信用指导的优点——较为灵活,但要起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有较强的地位、较高的威望和拥有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力和手段。

点击进入中级审计师学习指导专区>>>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