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市仁化县积极探索“医改惠民”路径成效初显
自从2009年3月被确定为韶关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以来,仁化县积极思考探索,坚持“医改惠民”的导向,走出了一条切合县情、群众得益的医改路子。
一、健全完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
一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积极落实新农合制度,实行合作医疗即时报销补偿和就诊优惠制度。2010年,县财政安排482.6万元,为每位参合农民落实补助30元,使人均筹资额达150元,新农合参保率达100%。二是探索建立公共卫生救急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公共卫生应急、传染病和饮用水监测经费13万元,有力保障了卫生应急服务质量。
二、大力改善城乡就医条件。
通过争取上级资金与加大本级投入相结合,该县先后投入3191万元,新建或改造了县城三所医疗机构、9所镇卫生院,投入1100万元为县、镇级卫生机构添置了医疗设备,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一村一站”,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三、切实降低群众就医费用。
一是加快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2010年市级补偿资金25.7万,县配套投入13万元,拨付中央以奖代补资金25万元。2010年9月,该县的7所镇级卫生院率先试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价销售,实施后人均门诊费用减少15元,人均住院费用减少152元。目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在所有镇级卫生院全面推行。二是出台了新农合新规,结合县情实际,按服务人次对住院医院进行定额补偿,按参合农民人数对镇村卫生机构实行门诊补偿总额包干,并逐年调整补偿标准,有效地遏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人均门诊费用同比降低30元,人均住院费用同比降低700元,人民群众对此普遍满意。
四、着力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严格落实省财政对乡村医生的补贴政策,使乡村医生可以安心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廉价优质的服务。目前,该县99%卫生站乡医享受了省财政补贴,同时执行严格的考核与公开制度,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核发补助,达到了加强群众监督的管理效果。
五、积极推进县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进程。
该县以建立县域卫生服务平台为突破口,投入20万元开发出涵盖国家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信息平台软件,并结合免费体检等方式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信息化档案。截止目前,该县已在各级医疗机构安装计算机终端113个,开展免费健康体检81800人次,录入居民健康档案16万份。
上一篇: 广东韶关市翁源县严把社保专项资金拨款关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