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大投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新学期伊始,安徽省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统一部署正认真做好“绿色通道”、生源地助学贷款、减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困难补助、补生活费等各项资助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目前,全省已基本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多元一体、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较为全面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实施、学生受益的助学工作格局。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决策。四年来,安徽省资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普通高等教育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以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顶岗实习、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普通高中教育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资助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深入推进,学前教育资助已在探索试行,基本做到各级各类教育学生资助全覆盖,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初步统计,2007年以来全省累计资助困难学生550万人次,资助金额达69.6亿元。其中,政府通过财政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及免学费资助215万人次,资助金额达45.6亿元;学校通过事业收入提取助学经费资助306万人次,资助金额达8.3亿元;相关金融机构通过发放助学贷款资助29万人,贷款总额达15.7亿元。有关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及各界有识之士也主动募集资金,积极捐资助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省资助工作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在经费保障上,加大财政投入,明确各级分担办法,拓宽经费渠道,加强资金监管,做到制度化、可持续。
二是在工作推进上,加强统筹领导,明确管理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督查考核。
三是在政策统筹上,高等教育坚持以助学贷款为重点,协调完善了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办法,提高了相关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在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各项资助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高中、学前教育资助工作,消除空白点。
四是在资助渠道上,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同时创新学生资助方式和渠道,各级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积极牵线搭桥,不少企业、个人纷纷献爱心,实现了政府资助和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和个人资助、项目资助和非项目资助的有效结合。
五是在具体操作上,制定出台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明确申请条件,严格把握标准,规范申报程序,完备审批手续,确保资助资金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
六是在助学方式上,通过推动各高校、中职学校和高中学校按平均5%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助学经费并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等办法,鼓励学生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以提升能力、改善生活。
七是在制度建设上,完善各类资助资金的评审发放制度、信息统计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提升资助工作规范化水平。
上一篇: 辽宁省财政“五五”普法工作获得财政部表彰
下一篇: 安徽省级创投引导基金效益显现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